千龙网湖南通道8月31日讯(记者 包萌)82年前,红军长征在湖南期间,由于左倾线路的错误领导,湘江之战红军损失惨重,几乎陷入绝境。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毛泽东的极力主张下,中央红军负责人在通道县召开紧急会议,促成“通道转兵”。此举挽救了3万多中央红军,是红军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起点,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8月30日,“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湖南站采访团来到通道会议旧址恭城书院,探寻长征历史,传承通道会议的革命精神。
通道会议旧址恭城书院。恭城书院始建于宋代,后毁于火灾,清乾隆时期原址重建。是湘桂黔少数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体量最大的古书院。千龙网记者 包萌 摄
走进绿树掩映的恭城书院,很难想象这座静谧的清代建筑曾见证如此波澜壮阔的历史转折。1934年12月9日,中央红军兵分3路进军通道。此时,蒋介石己判明红军将去湘西的意图,摆放了10余万兵力,企图把中央红军消灭在去湘西的路上。可是,负责中央红军军事行动指挥的博古、李德无视敌情,仍坚持由通道北出湘西,准备率领红军继续往蒋介石布置好的包围圈里钻。如果不改变原定的前进方向,中央红军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1934年12月12日,红军占领湖南通道后,在毛泽东的极力主张下,中共中央负责人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战略行动方针问题。参加会议的有博古、周恩来、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和李德等。毛泽东根据敌我双方的军事态势,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北上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立即转向西,到敌军兵力比较薄弱的贵州去开辟新的根据地,挽救危局。参加会议的多数同志赞成和支持毛泽东提出的方针。13日,中央红军在通道境内突然改变行军路线,分两路转兵西进贵州。把几十万敌军统统抛在湖南的西南地区,使蒋介石在湘西消灭红军的企图破灭。毛泽东在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也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创造了前提条件。
如今,这座书院已经成为通道转兵纪念馆,收藏着300多件历史文物资料,作为知名的红色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面向公众免费开放。馆长郑湘介绍,2015年,纪念馆共接待游客40.9万人次,而2016年上半年,前来参观的游客就达到30多万人。目前正在努力创建4A级景区,以求更加充分地宣传展示通道转兵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