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台北9月4日电 中国国民党第19次全代会第4次会议4日举行,通过了题为“真诚反省、勇于改革”的政策纲领案,“探讨以和平协议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可能性”的提法首度明确写入该党政纲。
该政策纲领在“总论”中指出,由于当局及民进党至今仍不放弃“台独”党纲,依然不接受“九二共识”,两岸和平已经出现重大变数。中国国民党基于过去的执政经验,在目前两岸关系高度不稳定的情况下,积极扮演台海和平与稳定的角色,推动有利于台湾人民的两岸交流与合作。
在具体论及两岸关系的内容中,该政策纲领提出:深化“九二共识”,积极探讨以和平协议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可能性,扮演推动两岸和平制度化角色,确保台湾人民福祉;积极推动两岸交流,强化国民党大陆事务及台商服务中心,主动关心在大陆经商、就业、求学及生活的台湾民众,替人民争取权益;通过两岸论坛及各类交流平台,协助解决两岸交流所衍生的各项问题,支持在台大陆配偶及学生享有与外籍人士同等权益。
在有关经济、教育和文化议题的内容中,该政策纲领也提及要深化两岸产业合作,扩大两岸教育交流合作,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传承与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髓。
有关“两岸和平协议”,最早见于2005年4月29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会谈后共同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其中提出:“促进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建构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架构,包括建立军事互信机制,避免两岸军事冲突。”
相关新闻
10万人“九三”大游行 台当局面临“多事之秋”
据新华社电 逾10万台湾民众3日大游行,抗议民进党当局上台后在年金改革过程中抹黑“军公教”群体,制造社会撕裂与对抗。这是今年民进党当局上台以来岛内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街头抗议活动。岛内舆论和专家相关分析均指出,经济不振加上政治恶斗,引发以往很少走上街头的“军公教”群体如此大规模的抗议行动,显示未来民进党当局将面临“多事之秋”。
岛内主要纸媒4日均在头版报道“九三”游行,并配以相当篇幅的评论和分析。《中国时报》的文章指出,民进党当局上台后重点推动年金改革,看似正义,但魔鬼就藏在细节中。该报刊登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亚中的评论指出,民进党在族群、省籍、统“独”问题上搞斗争从来不手软,他们视“军公教”为“蓝军”最忠实的支持者,现在借年金问题来分化“军公教”和劳工、年轻世代的关系,是为了有利于该党未来的选举。
《联合报》的文章说,一向温和的“军公教”人员一夕涌现街头,无非是对长久以来被抹黑污蔑的不满。文章指出,由于财政空虚,台当局的年金支付已不胜负荷,年金制度因此修改调整,这是“军公教”阶层可以认同的现实。问题在于,民进党长期以来视“军公教”为“蓝营”同路人,打击不遗余力;上台以来推动年金改革,更将“军公教”操作成“人民公敌”。若要把制度疏失推给一部分人,让社会其他阶层共同仇视“军公教”,这样的当局就是不仁不义。
“九三”游行被岛内媒体称为“史上头一遭”以军人、警察、公职人员和教师为主的游行抗议。受访的岛内专家均表示,活动规模大大超过预期,这将使民进党当局承受很大压力。而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当局将面临“多事之秋”。
10余万“军公教”上街抗议之时,台当局领导人正在台中一带参访,被问及游行之事,仅以“我们走我们的行程”回应。对此,有专家表示,当局领导人在游行前采用种种“分化”策略,试图阻止大家上街,但被事实“打了脸”。在被媒体追问时的回答非常不妥当,死不认错的性格暴露无遗。
“当局不接受‘九二共识’,处理不好台湾经济,就会一再出现抗议事件。”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政治系特聘讲座教授陈一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