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深处有支"坎肩部队"(组图)

2016-09-07 08:02 新华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天山深处有支“坎肩部队”

川庆物探的工人将钻机分解后从悬崖上用绳索坠下继续抬往下一处井口(8月29日摄)。

天山深处,晨光熹微,在负责塔里木盆地吐格尔明二维地震勘探项目施工的川庆物探公司一处钻井机组营地,来自重庆的钻井操作手易世明带着组员们匆匆吃完早饭,拎着坎肩,迎着朝霞赶赴工区。这个工区是一处总面积200多平方公里的山地,工区内山体陡峭,地形复杂,局部高差最大达720米,100米以上陡崖有85处,100米以内陡崖126处。工人们需要沿着十五条笔直的测线打9633个井位,在每条测线上,井位与井位之间距离40米,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井位误差不能超过1米,这就意味着,无论测线上遇到的是百米断崖还是笔直峭壁,都只能“硬着头皮往上闯”。前几年,就在附近的山区,一架物探直升机就因为复杂的山区和突变的天气而坠毁。在这样的高难山地进行地震勘探,靠的就只能是物探工人的双手双脚。一台山地钻机600多公斤,解体后最重单元100公斤,再加上钻井需要的水、油,易世明和他的兄弟们每天都需要沿着陡峭的山脊往井位搬,逢山修路是他们的工作常态。“只要能爬上去的,都不叫山,就是有时候山实在险了,兜兜转转得好几天才能上去,最怕的只是天气不好,耽误了打井,挣不上钱,”易世明说道。一件物探公司发的棉衣剪去双袖加厚肩部的“坎肩”成了他们的“秘密武器”,这种源自山民常用来背负重物的“坎肩”既能适当保护工人们的肩膀,早晚凉时还能御寒,歇脚时还能让大伙儿坐在坚硬的砾石上休息一会儿。这坎肩也成了他们这个班组的标准服装,大伙们常常称他们是“山地铁军中的坎肩部队”。十多年来,他们这队伍的汉子们助力川庆物探山地分公司和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出西气东输源头的克拉大气田,也为开发出迪娜、克深等塔里木油田大中型作业区立下汗马功劳。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责任编辑:李若晨(QN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