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红军强渡大渡河时所用的渡江船,当时有三艘船,77个船工耗时七天七夜渡8000余红军顺利通过大渡河。千龙网记者 扆妍妍摄
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里,陆定一同志“翼王悲剧地 红军胜利场”的题词。千龙网记者 扆妍妍摄
来到大渡河畔驻足观看,穿行于川西群山之中的大渡河水面虽不算平静,但并没有处于洪期,而81年前,红军强渡大渡河时正好是河水暴涨的5月,所以军事专家董保存说,当时强渡大渡河有三大难点,一是水流湍急;二是要冒着国民党的炮火;三是河流中有漩涡,容易打翻船。
1935年5月25日,红军17勇士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强渡大渡河,硬是在敌人认为红军插翅难飞的大渡河防线上打开了一个缺口。随后77名船工用3条木船,耗时七天七夜将8000多名红军战士送过大渡河,在红军长征史上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他们用鲜血凝就的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也不断激励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