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南梁小镇上的百年"良心豆腐坊"

2016-09-23 11:23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9月22日,“长征路上奔小康”甘肃采访到来到革命老区南梁,走访革命后代梅建顺家。图为顾青梅切下一小块豆腐向记者展示。钟伟 摄

9月22日,“长征路上奔小康”甘肃采访团到来到革命老区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走访革命后代梅建顺家。图为顾青梅切下一小块豆腐向记者展示。钟伟 摄

千龙网甘肃庆阳9月23日讯(记者 马文娟)在革命老区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有一道享誉盛名的招牌菜——南梁豆腐。这家豆腐坊的主人是革命烈士梅生贵的孙子梅建顺,历经三代传承,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梅家豆腐坊现在由梅建顺和妻子顾青梅经营。走进豆腐坊,不时有淡淡的豆香飘出来,院落里,大锅、案板、缸、桶、大石、木套……这些传统的豆腐制作工具虽然陈旧,却有着古色古香的味道。

“梅家豆腐”是梅建顺的奶奶赵莲英发明的,在艰苦岁月里,豆腐坊不仅养活了全家十几口人,还默默的支撑着当时干革命的梅生贵。

梅生贵是南梁革命根据地的游击队队长。1935年4月,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及机关工作人员在豹子川、白沙川交界的张岔岭被敌军包围。梅生贵奉命阻击,在白沙川遭敌人包围,他指挥赤卫军击退敌军4次进攻,使习仲勋等得以安全转移。最后,抗击至只身一人,弹尽被俘,英勇就义于杏树湾,时年仅32岁。

1980年,赵莲英去世后,梅建顺的母亲高凤英独自支撑着豆腐坊,直到顾青梅过门儿。顾青梅20岁嫁入梅家后就跟着婆婆学习磨豆腐,成为梅家豆腐的第三代传承人,20多年的制作经验也让她爱上了这个行当。

1995年,梅家豆腐坊从山庄乡铁匠沟迁到了南梁乡街道,从此,梅家豆腐算是有了自己正式的豆腐作坊,一开就是20多年。

顾青梅介绍,做豆腐从选大豆、淘洗到压榨,有10道左右的工序,用石磨盘磨豆,做一锅豆腐需要四个多小时。遇到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要做三四锅。

至今,梅家豆腐依旧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做法。“我们家制作豆腐的工序是老传统,就说这个木套吧,还是我婆婆那个年代留下来的,平时哪里坏了就修修补补,从来没舍得扔掉。”

顾青梅说,平时有许多油田的职工和县城的居民,每到周末就专门提前打电话订购豆腐。现如今,市场上很多豆腐“虚有其表”,用机械加工同量的大豆,虽然比起过去能生产更多的豆腐,却少了地地道道的豆腐味;而石磨子磨出的豆腐豆渣少、豆香浓,老手艺做出的豆腐才吃得香。

说起梅家豆腐的发展和传承,顾青梅说:“自从搬进这二层的小楼,虽然生活方便了,但是作为豆腐坊,地方还是太小,根本展不开拳脚,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拥有一间大大的豆腐坊,让更多的人吃到我们梅家豆腐。”

责任编辑:王丹(QJ0014)  作者:马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