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长征路上奔小康”甘肃采访团来到高寨村村民李鹏智的家。图为李鹏智家前院堆放的玉米。千龙网记者 马文娟 摄
千龙网甘肃庆阳9月24日讯(记者 马文娟)沟边峁头、危窑旧房,是甘肃庆阳市环县农民从前的生活写照。如今,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进行,已有不少群众告别危房危窑洞,搬进了砖瓦房、新楼房。
42岁的李鹏智是环县高寨村李洼子组人,过去,他一家四口住在山沟沟的窑洞里,没水没电,生活极为困难。十年前,用卖菜的收入在村里盖了8间新房,家里通了电,扬黄自来水也已经入户。
9月23日,“长征路上奔小康”甘肃采访团来到李鹏智的家,这里的房子虽然几乎没有装修,但还算高大明亮。他告诉记者,卖菜是家里主要的收入来源。高寨村距离环县不算远,到瓜菜收获的时节,每天凌晨两点半,李鹏智就用自己的农用三轮车装上满满的蔬菜出发,三点左右到达县城的市场,开始摆摊。很多采购大户会在这个时候光临,因此销量还算不错。“我家三个大棚的蔬菜,一年能卖个两三万。”
正说话间,后院传来“咩咩咩”的叫声。原来,除了家里的6.65亩耕地,去年,李鹏智还申请了5万元的精准扶贫贷款,购买了20多头羊。养羊的收入主要靠卖羊绒和羊羔,李鹏智说,一只羊每次大约产出羊绒一斤半,能卖到200元,一只小羊羔则能卖到四五千元。
环县本是半农半牧区,素有种草养羊的传统习惯,是甘肃省第二养羊大县,羊产业收入是全县绝大多数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环县羊羔肉”声名远播,深得消费者青睐,目前,通过扶持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像李鹏智一样,当起了“羊倌”。
如今,依靠种菜和养殖的收入,李鹏智把两个儿子都供上了大学。大儿子李升升今年21岁,就读于兰州资源环境技术学院,最近5个月,他在白银市实习,闲暇时也会回到家给父母帮忙。实习期,他每个月能拿到1600元的工资,多少能为这个不算富裕的家庭减少一些压力。
李鹏智是高寨村今年刚刚脱贫的家庭。为了帮助更多这样的村民,高寨村实施了富民产业培育工程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2012年以来,高寨村谋划新建了5栋140户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将山区贫困群众搬迁入住。此外,为了解决群众的收入难,高寨村新建了奶牛养殖、蔬菜种植、良种羊繁育、废旧地膜回收加工等专业合作社,使农民变菜农、变市民、变工人。以良种肉羊繁育为牵引,高寨村建成万只肉羊基地,全县良种肉羊繁育中心1处,养羊合作社2个,发展养羊大户50户,全村的肉羊存栏量达到1.2万只;同时,百座瓜果大棚带动高效农业基地建设,建成日光温室43座,钢架拱棚505座,涉及农户32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