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5个月路面塌陷18起 专家:主因地下管网老化

2016-12-06 14:58 中国新闻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兰州5个月路面塌陷18起 专家:主因地下管网老化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日前,甘肃兰州城关区的一条普通道路突然发生塌陷,停放在这里的一台轻型卡车陷入大坑,险些被整个吞没,事发时,车上还载有大约5吨化学原料。所幸当时车内无人,当地交警部门及时拉起警戒线,事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中旬以来,兰州市区发生的路面塌陷至少有18起。随着道路塌陷的频繁出现,如何做到地下空间有序管护,成为急需破解的一个难题。本该平坦安全的城市道路为何频繁塌陷?“脚下之危”应该如何化解?

本月3号,在兰州市城乡建设局举行的情况说明会上,兰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副处长薛成起通报了近期兰州发生的两起路面塌陷的基本情况。11月27日上午7时许,七里河区路面发生塌陷,面积约60平方米,深约7米,两根天然气管道悬空,一根混凝土弱电管道、一根雨水管道和一根自来水管道断裂。事件造成该区域3家供热锅炉和1200户居民天然气停气,700多户居民停水。12月2日上午,城关区大砂坪街头空地出现塌陷,塌陷区域长约6米、宽约7米、深4米,一辆载货车辆陷入其中。

事实上,从今年7月中旬以来,经媒体报道的兰州市区路面塌陷至少18起。市民陈先生表示,塌陷一起接一起,现在出门无论开车还是走路都缺乏安全感,一想到自家孩子每天上学放学都在这样的路上来回走,难免“心惊肉跳”。“兰州的路面塌陷确实让人非常害怕,走在路面上会担心到底哪一段就突然掉下去,非常危险,自己开车出行走路出行都有非常大的安全隐患,给大家都带来了不便,及时整修路面、排查道路隐患,是现在急需要做的。”

为什么兰州市的路面“塌不停”呢?兰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安全质量科副科长郭得贵表示,已经出现的塌陷事故多半是由自来水等管道破裂引起的。自来水是带压的,自来水管道破裂瞬间会冲到黄土,一冲一个大洞。目前为止,发现的空洞大部分和自来水有关系,自来水冬天温度降低,供水压力较大,有的时候可能会爆管。

频繁的路面塌陷后,相关部门邀请多位业内专家,走访勘察对塌陷的原因进行分析,提供可行的防治措施。北京航天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中泽认为,湿陷性黄土地质和地下管网老化渗漏是兰州路面塌陷的主因。兰州市区地处湿陷性黄土地区,用专业名词来说,它是在自重条件下也会湿陷的黄土,地质环境相当差。加上最近几年城市建设步伐快,基础设施老化较多。兰州塌陷基本上是由于管网或者地下水的改变造成。

兰州市地下排水管网大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化严重,渗漏问题时有发生。在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陈鑫看来,兰州市近十年以来建设的管网数量与城市发展的规模来说欠账很多,建设力度赶不上城市发展需求。不少管道的“超期服役”,为路基路面埋下很严重的隐患。“我建议,从现在开始,每年根据管网建设年代,把建设年代特别久远的管道列入建设计划,尽快把这些管网改造掉。对道路塌陷有一个存量的控制,平稳地逐渐地减少,到最后慢慢地越来越少。”

据郭得贵介绍,目前兰州市正在加紧管网改造,今年以来,兰州市改造、新建供水管道、供热站老旧管网、燃气老旧管网、疏浚雨污水管网合计近1000公里。不久前,兰州市还引进了两套三维探地雷达设备,利用雷达技术对城区道路进行地下空洞探测。目前,在建的地铁轨道轨道一号线周边道路全部探测完毕。已有五处疑似空洞得到处理。

兰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副处长薛成起表示,除了完成城区地下空洞探测和管网更新改造,还会加大巡查监管,进一步杜绝道路隐患。要求牵头各个道路上的管线产权单位,加强各自管线的巡查。另外作为市政部门,在已经掌握的主车道地下空洞的检测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复核,对疑似空洞或地质结构不稳定的地段,进一步加强探测和核实,保证道路的正常通行。

在郭得贵看来,未来兰州将逐步完成的智慧城市建设会给道路安全帮上大忙,届时基于三维环境的城区道路安全预警地理信息系统将不会再让“路吃人”的情况发生。包括管道、天然气、自来水都装上传感器,压力变化、温度变化,或者水漏,通过传感器就能发现,发现就可以采取预警。几年以后,智慧城市建成,就不存在“塌了才知道”,目前被动应付,以后主动应对。

城市道路塌陷,在全国多地都时有发生,这无疑给市民的出行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兰州市积极邀请专家,“对症下药”,逐步打造“先以技术手段,预先探测、捕获道路空洞隐患,再采取措施除险,最终实现对灾害提前预警”的防范模式让我们看到了政府解决问题的诚意,但除了诚意,还需加快行动,彻底扫清所谓的“雷区”。唯有这样,才能真正缩短忧心与安心之间的距离。(记者 孟永辉 王妍)

责任编辑:魏超(QN00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