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公益图书馆开进藏区 孩子们及附近村民有了阅读空间

2018-04-24 08:03 北京晨报

来源标题:“只要有资源,就一直建下去”

马尔康,藏语译为“火苗旺盛的地方”,从2015年开始,这个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县级市就成了谭敏牵挂的地方。

2015年11月21日,媒体人谭敏和朋友们发起“才让旺母图书馆”公益计划。两年时间里,马尔康市核尔桠村哈尔亚寺里的第一间公益图书馆里已经装满了书。一个半小时车程以外的第二间图书馆——斯拉尔底寺的图书馆也完成了基本装修,马上就可以开放了。深山里的小小图书馆,犹如点点火光,照亮着贫困地区孩子们的人生之路。

藏区寺庙里的图书馆

4月10日一大早,谭敏和公益项目的伙伴一起开车从成都向斯拉尔底寺进发。“每年都要去看,我们的图书馆都是募资来的,要给大家交代,而且也要了解一下图书馆的需求和进展。”

从马尔康市到斯拉尔底寺70公里左右的路程并不算太长,但大多是崎岖不平的山路,还要经过仅容一辆车通行的铁索桥,“很多地方都是180度的大拐弯,沿途车虽然不多,却很考验技术。”接近下午5点,谭敏一行才到达斯拉尔底寺。

斯拉尔底村大约有100户村民,居住在两座山上,两座山上各有一座老寺庙,因为交通不便,因此在两座山的山坳中又建了新寺庙,位于山坳中的斯拉尔底寺正是图书馆的所在地。寺庙正在新建大殿,图书馆设在新大殿的二楼,面积有150多平方米。阳光透过花窗格子照进来,很敞亮。图书馆已经基本装修完,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几箱书已经寄到了。

“之前从来没想到图书馆能一直建下去。”谭敏告诉北京晨报记者,“才让旺母图书馆”的诞生,是善意的点点微光,也是一种纪念。

图书馆最初的参与者与发起者,都是才让旺母的亲人或朋友。“才让旺母”是李琳的藏名。“我们是老同学,几十年的朋友,上学的时候,几个人用一个碗吃饭,分享过能分享的所有东西。”谭敏记忆里的李琳始终有着最单纯而明亮的笑容。热爱藏区和自然的李琳一直有个愿望,希望有一天可以去山区支教,给大山深处的孩子带去更多外面世界的信息。但是,2014年,李琳确诊患病,心愿还没有达成就离开了。

“当时,同学朋友聚在一起捐了一些钱。那时候我们意识到,经过多年的打拼,大家都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能够帮助别人,很多人也都愿意这样做。”谭敏说,很快他们把这样的想法变成了行动,有了“才让旺母图书馆”的项目。

2015年12月20日,第一间公益图书馆在马尔康市核尔桠村哈尔亚寺完成选址与装修。2015年12月30日,“才让旺母图书馆”正式发起爱心捐书倡议书。

孩子们最喜欢漫画杂志

在藏区,寺庙是重要的公共活动中心,“才让旺母图书馆”正是以寺庙作为依托和平台。

哈尔亚寺有了小小图书馆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附近的人都来看书,附近的寺庙也来“参观”。“好多人发现原来有个图书馆是这么好的事。”谭敏说。没多久,斯拉尔底寺的负责人就主动联系了“才让旺母图书馆”项目。

因为交通问题,材料的采购和运输都不容易,但是寺庙的主管泽真师父和桑丹师父都对图书馆非常支持。对于村里的孩子们来说,课外书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有了图书馆,两边山上的村民走上20分钟山路,就能到图书馆看书。

哈尔亚寺的主管托满师父告诉谭敏,孩子们最喜欢的是各种漫画杂志,每次来都翻得一地都是。他虽然嘴上说收拾起来很麻烦,但脸上的笑容却掩饰不住。

来图书馆看书的并不只有孩子,“这些年,走出大山的人越来越多,懂汉语的人也多了起来,现在有很多大人也会到图书馆看书,图书馆能帮助的人越来越多。”谭敏说。图书馆建成后,当地的教育部门也为图书馆提供了许多汉藏双语的读物。

公益图书馆的建设成本并不是很高。“我们第一间图书馆面积大概有60多平方米,场地是免费的,从建设到装修完花了不到6万元人民币。第二间面积要大得多,成本也要高一些,不过是和寺庙共建的模式,寺庙也会有一些出资。”谭敏表示,很多事情想起来困难重重,但是只要愿意去做,就能够成功。

没有负担地完成公益

除了建设公益图书馆,2016年3月29日,“才让旺母图书馆”助学计划正式启动,为7名贫困学生提供了每人每年5000元的资助金额。

扎西初是“才让旺母图书馆”资助的7个贫困学生之一,也是村里唯一的大学生。当“才让旺母图书馆”助学计划和她联系时,扎西初一直说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要把这个机会让给更需要的孩子。谭敏却劝扎西初不要纠结,“每个人都有遇到难处的时候,只要今后遇到同样情况时,也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将这种善意传递下去就好。”

“没有负担地完成公益”正是“才让旺母图书馆”的初衷。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图书馆的旧书捐赠长期开放,捐赠者也可以通过“才让旺母图书馆”基金进行捐赠。“我们的项目并不需要每个人付出很多金钱。我们付出的不过是闲置在家中的几本书,或是一杯咖啡的捐款。”

项目接受广州市慈善会的监督,谭敏和伙伴们还会把所有账目在网络平台公开。“我们也在探索形成一定的捐助模式,比如说,通过实践,我们估算3万至5万元就可以资助建设一个公益图书馆,我们要形成一个内部章程,有规范的标准、流程,才能更好地坚持下去。”

在谭敏和她的伙伴们心中,并没有建立多少个图书馆的目标,“只要有资源,就一直建下去,图书馆是桥梁,是基础,更是未来。”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作者:刘映花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