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什邡市人民医院:从“帐篷医院”到现代化三级医院

2018-05-12 07:10 北京青年报

来源标题:从“帐篷医院”到现代化三级医院

10年前的“5·12”汶川地震,让地处成都平原西北部的小城什邡转瞬成为极重灾区之一,什邡市人民医院也在地震中严重受损。地震后,北京市对口援建什邡市。从震后条件简陋的“帐篷医院”,到如今设施完备、技术先进的三乙医院,什邡市人民医院经历了一场涅槃。

地震时“以为谁在抖腿”

什邡市人民医院的大厅,格局像极了北京几家大医院,门诊部进门是一块正方形区域,放置了几排座椅供患者等候;右侧是分诊台;左侧一排窗口是挂号区。绕过分诊台,有扶梯直达楼上各科室。

医院位于城市的东南角,是“5·12”汶川地震后,北京对口援建的单体规模最大的工程,总投资4.48亿元,总建筑面积58105平方米。从选址、确立异地重建方案到建成投入使用,用时不到两年。很多人惊叹这样的“北京速度”,但后续的这些年,更让什邡市民和医院职工感叹的,是医院升级后的标准和质量。

时间回溯到10年前。“5·12”汶川地震发生当天,赶上什邡市人民医院新门诊大楼剪彩开张,当天也是护士节。医院党委副书记张岚记得,因为护士节的活动,那天她带着医护人员在附近的电视台录制视频。“演播室在一楼,窗台离地面一米多高。录着视频呢,突然感觉到有抖动。我就问边上的同事‘抖什么腿’,对方说‘没有呀’。一瞬间,我们都意识到,地震了。”

穿着高跟鞋,张岚和同事们跳出窗台,在院子里,看着电视塔左摇右晃。两分多钟后,待震感轻了一些,几乎是下意识的,大家开始往医院跑。

地震后小城里的“帐篷医院”

“当时还不知道这场地震有多严重。”冒着余震的风险,张岚冲上医院大楼7层,那是放手术器械和急救药品的库房。当天下午3点一过,地震中受伤的患者陆陆续续挤满了医院。

“红白镇、洛水镇也有人来求救,我们派出去7辆救护车,但出去了,当天都没再回来。”那时,留守在医院的张岚和同事们还不知道,派出去的救护车担负起临时医疗点的职责,就地做一些简单的骨科、外科手术,开始抢救伤者。

下午开始下雨,医院大楼断电。下午4点多,医护人员全部转移到什邡广场,在空地上搭起一顶顶帐篷,周边用床单围起来,充当起临时医疗点。

“医生紧缺,骨科和外科的医生大多随救护车出去了。剩下的,连眼科和妇产科大夫都开始为伤者做清创手术。休假在家的医生也往帐篷医院赶,办公室里有个怀孕的女医生,两脚不沾地,在现场帮忙做登记、分诊。”张岚回忆道。

但很快,“帐篷医院”开始面临危机:一是血源紧张;二是一些大型手术因为器械和条件限制,没办法开展。两天之后,为了重症伤者能得到更好的救治,“帐篷医院”开始向市区转移重症病人。

基建和智力上的双重援建

地震后,北京确立与什邡的对口援建关系。2008年8月,医院确定迁址重建;当年12月24日,新址的什邡市人民医院工程培土奠基;2010年10月,医院整体搬迁至新址。建设用时不到两年。

基础设施建成后,2011年两地医疗进入“后援建”时代。北京市卫计委对什邡市人民医院确立对口智力援建。“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北京给我们输送一些技术,提升我们的医疗水平,帮助我们培训人才。”

张岚回忆,2011年到2013年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派心内科专家,北京朝阳医院派呼吸科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派眼科专家,北京儿童医院派儿科专家,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派出肿瘤专家,另派出北京世纪坛医院管理专家,对口什邡市人民医院相应科室,开展提升医疗技术、质量的指导工作。

统计数据显示,“后援建”时代,北京市卫计委共计选派管理干部、专家86人次到什邡市人民医院挂职、指导工作、举办学术讲座等。此外,什邡市人民医院也用“走出去”的方式,共计选派100余名管理人员、学科带头人及学科骨干,赴北京进修、学习。

现在的什邡市人民医院,已是四川省内硬件设施一流、技术水平领先的现代化县级综合医院。最初的援建工作早已结束,但京什两地在医疗界的交流从未间断。今年5月9日,两地新签订了《医药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张岚觉得,这为京什两地医疗界的合作,开启了新的篇章。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作者:张雅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