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见证书写“汶川奇迹”的中国力量

2018-05-12 08:30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见证书写“汶川奇迹”的中国力量

京平

今天,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的纪念日。

10年前,强震突袭,山崩地陷、满目疮痍。灾难将发展的时钟瞬间倒拨,有人忧心断言,“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10年后,故城新生,山清水秀、生机盎然。生命在接续奋斗中重新出发,让人不禁感叹,“在八级地震的废墟上站起来的中国,是那么令人惊讶的现代、灵活、开放。”

“超越自然的奇迹,总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今天,川西崇山峻岭间的汶川地区,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一种印证中华民族精神信念的象征;一把钥匙,一把解读社会主义中国的钥匙。

回首震后的不平凡历程,“汶川奇迹”来之不易。在经历了毁灭性的破坏之后,我们迅速擦干眼泪,投入抗震救灾、应急安置、恢复重建等各项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指挥下,来自全国各地的援建大军与灾区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胼手胝足,只争朝夕、攻坚克难,不仅短短三年就实现了灾后重建的“决定性胜利”,更为灾区带来了“历史性剧变”:2017年39个重灾县(市、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29.7亿元,是震前的3.2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48亿元,是震前的5.4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28亿元,是震前的4.1倍……

十年重建,沧桑巨变。中华民族同生共死、守望相助的深情凝聚于此,强大国家举国携手、风雨同舟的力量倾注于此,坚强政党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彰显于此,先进制度协同整合、握指成拳的优势展现于此。那些在汶川重新蓬勃生长起来的东西,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社会砥砺奋进的底气,看到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软实力”。

“一省帮一重灾区,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十年来,北京—什邡、上海—都江堰、广东—汶川、山东—北川……来自中东部地区的19个省市与四川18个重灾县及陕甘重灾地区结成对子,兄弟齐心,其利断金;“首都标准”“上海质量”“广东速度”“山东情谊”……这些特定的名词,承载着对口支援省市高度负责的担当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五湖四海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和智力资源在这里聚集,四面八方的灾害防治和建设经验在这里交汇,巨大的制度力量,让世人清晰看到,中国不仅在灾难突发时具有强大的国家应急能力、紧急动员能力,而且在重建过程中也具有全方位的战略规划、组织协调、综合保障等能力。这种制度化的国家力量,已经成为今日中国的重要标签,也已成为人们解读“中国奇迹”的重要密码。

我们常说,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于集中力量办大事,而事实同样证明,这种集中并不是简单地依靠行政力量包办一切。当什邡借助“北京智慧”在产业发展上实现再生性跨越,当汶川依托“南林北果·绿色工业+全域旅游(康养)”实现发展模式深度转型,当一批百亿企业、千亿产业、万亿集群在巴蜀大地蔚然成型,一系列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在天府之国蓬勃发展,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汶川奇迹”,是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的相得益彰,是自力更生与八方支援的雄浑交响。在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相互补充、彼此呼应下,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有效化为了以民生福祉为根本的“国家目的”,实现了援建地的超越和新生。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马克思曾说,“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我们经历了灾难的创痛,更在灾难中铸就了不屈的精神,凝聚了无尽的力量。十年,岷江奔流不息,奋斗气壮山河,面对未来,我们比任何时候都坚信:只要团结一心,共同应对,就没有应对不了的复杂局面,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