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废墟中的成长

2018-05-18 05:07 北京晨报

来源标题:废墟中的成长

废墟中的成长        

2008年5月12日,山崩地裂、大地痉挛,地震让四川灾区的人们痛失亲友。今年5月12日,一部名为《川流不息》的纪录片上映,曾以《俺爹俺娘》闻名于世的摄影家焦波这次将镜头对准了孩子,他用10年时间,跟拍6个孩子,并制作成了这部纪录片,让更多的人了解地震孤儿的成长,记述着真实的灾区变化。

孩子们渐渐长大,其中“小摄影师”刘明富独立拍摄完成了纪录片《轮椅上的女孩》,“学霸”王晰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其他4个孩子也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努力前行着。在孩子们身上,焦波想让观众看到的是生活的希望。

记录

地震孤儿刺痛摄影师的心

汶川地震后,报纸和电视反复报道地震的情况,焦波看到北川严重的灾情坐不住了,身为摄影师和纪录片导演,他带着相机和摄影机,于地震后的第十天只身前往北川。

焦波的镜头沿着断壁残垣推进,有变形褶皱的汽车,有支离破碎的房屋,也有依然在不停从山上滚下的石块。焦波的镜头中更多的还是人,面无表情站在废墟前的人,拿着亲人身份证继续寻找的人。

在北川的擂鼓镇,焦波见到了不少因为地震而失去双亲的孩子,他们睡在帐篷里,用盆吃饭,志愿者很照顾孩子,在帐篷里给他们分水分饭,带着他们唱国歌,唱着唱着,有几个孩子泪流满面。

孩子们的眼神和身影刺痛了焦波,离开四川回到家后,焦波的脑子中经常不停闪现出灾区的画面,心中总是不停牵挂着汶川地震造成的600多名孤儿。

几个月后,焦波再次赶赴北川,这一次,他希望找寻地震孤儿,记录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诉求,因此,就有了焦波和6个地震孤儿的故事。“我多年来一直拍摄《俺爹俺娘》,是记录爹娘对我的爱,我是幸福的,这些因为地震而失去亲人的孩子,缺失了来自父母的爱,我想把俺爹俺娘对自己的爱传递给孩子们。”焦波说。

送孩子们卡片机作礼物

2009年,焦波为几个孩子准备了礼物,每家一台800块钱的卡片傻瓜相机。自此,孩子们拥有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相机,孩子中,廖岑拿到相机高兴得不停拍照,一路上拍了80多张照片。刘明富挎着相机到处走,拍了不少好照片,但因为操作不当而误删所有照片,说到这里,刘明富至今依然满满的遗憾。

焦波是南开大学、四川大学等8所高校的客座教授和硕士生导师,见过不少学生,也教过很多孩子摄影,但这6个孩子却和别人不一样,“摄影班里的学生程式化的东西很多,老师怎么教,他们就怎么拍。但北川的这些孩子摄影更自由,我只给一点技术上的指点,他们拍出来的东西很不一样、很活,他们眼中的世界五彩缤纷,他们的表达方式很大胆,没有条条框框。”

廖岑的摄影构图大胆、与众不同,何文东兄妹的片子很规矩、特别好,刘明富则是很稳健,抓拍及时……在焦波看来,几个徒弟拍的片子和性格不太一样,但骨子里都有艺术家的自由气息。

2010年5月,在社会的支持下,一场名为《晨光里的孩子》的摄影展在北京举办,6个孩子拍摄的66张照片呈现在公众眼前,许多名人到场给孩子们鼓励。“如果没有摄影,孩子们肯定会过上另一种生活,没准儿会更好,也可能不好,这些都只是假设。但是通过摄影,孩子们体会到了照相和镜头的快乐,照相机让他们有了一个健康发展和成长的条件。”

同吃同住师父是半个“父”

10年的时间能做什么?10年时间,儿童变成青年,梦想逐渐实现。10年时间,焦波和6个孩子已经成为了一家人。

“我拍摄我的爹娘30年,是一种亲情的表达,拍摄孩子10年,也是一种亲情的表达,他们没有父母,我成为了他们的家庭成员,我和6个孩子绝不是简单的师徒关系。”焦波说,他是一个有耐心的人,盯着一件事,就一定要彻底做好。10年间,他没有去过其他灾区,一心记录北川和6个孩子,与6个孤儿在一起的时间,比自己的孩子还要长。

焦波早已是这6个孩子的“爸爸”,和孩子们一起吃回锅肉、肥肠米粉,孩子有什么想不开的问题,焦波都会第一时间处理,“其实我有时候很纠结,他们亲得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不舍得批评他们,但有时候也生气。”在焦波看来,孩子们的叛逆、闹矛盾,都是在向“爸爸”撒娇,只有在最亲的人面前,才会展现最真实的一面。

《川流不息》的上映是一个节点,焦波用电影向全社会,尤其是爱心人士展现了灾区10年间的变化,受灾群众如何住上高楼,如何重新过上幸福生活,更重要的是,心理的变化和心灵的重建,也有了效果。焦波表示,电影通过6个孩子10年的成长,记录他们从低沉到挺起腰,再到坚定走上人生路,展现了灾区人民坚忍不拔的精神。“我希望观众能从孩子们身上看见生活的希望,看到他们励志的故事,这也是对几个孩子的父母最好的告慰。”

焦波表示,原本的计划是,跟拍10年孩子们的生活就休息一段时间,但现在决定继续拍摄他们的故事,将他们未来工作、结婚、成家的人生故事继续完善。

【人物介绍】

焦波

1956年出生,曾任淄博日报摄影记者,人民日报海外版摄影记者。1974年起开始用照相机为爹娘拍照片。1999年,又开始用摄像机为爹娘录像,整整30年,为爹娘拍摄照片12000余张,录像600多个小时,出版作品集《俺爹俺娘》,引起巨大轰动,终于实现了“用镜头留住俺爹俺娘”的初衷。汶川地震后开始记录6个地震孤儿的成长故事,并教他们学习摄影。2010年,为孩子们举办《晨光里的孩子》的摄影展。2018年5月12日,记录6个孩子成长故事的纪录片《川流不息》上映。

【记者手记】

用相机重塑孩子心灵

时间一晃,大地震已经过去10年。对于灾区来说,应援物资是持续不断的,家园重建了,那心灵呢?无数的日夜,失去双亲的孩子们都被拉回到那个被夺走至亲的下午,不停回想自己的伤痛,站在废墟前发呆,从悲伤到麻木再到悲伤。

心灵愈合是很难的,好在有焦波和相机的出现,让孩子们重拾生活的希望。端着相机的孩子们开心地笑,让人忘记他们曾经遭遇的灾难。灾区有很多像焦波一样的热心人,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但灾区却很少有焦波这样的耐心人,用10年的时间做一件事,而这个时间还将继续延长。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