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南繁硅谷”再出发 中国种业创辉煌

2018-05-25 13:34 光明网

来源标题:“南繁硅谷”再出发 中国种业创辉煌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5年再次来到海南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他沿着田埂走进“超优千号”超级水稻展示田,察看水稻长势,同袁隆平院士等农业科技人员亲切交谈,了解水稻育制种产业发展和推广情况。“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国家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习近平总书记对南繁基地的嘱托、对农业科研的重视,让育种“候鸟”们备受鼓舞。

自20世纪50年代始,这些“候鸟”就往返于南繁基地和内地之间,培植优质农作物种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几代人坚守一甲子,新中国成立以来育成的700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中,超过70%经历过南繁洗礼。

如今,这些承载了巨大荣光的科研基地,正迎来一场新的变迁。“老的育繁基地和住处要腾退,新的规划区正等着院士们进驻。”海南省南繁局常务副局长林景山说,长期以来散落在海南南部的全国近600多家育种机构与单位,都面临着一场“辞旧迎新”的抉择,一场影响我国种业发展全局的南繁“大变局”全面展开。

夯实“中国饭碗”的底部支撑

一碗白米饭,你也许想不到,它的种源超过八成来自海南——全国最大、最开放、最具影响力的农业科技试验区,农业科研的加速器、种子供给的常备库……这么多标签背后,就是位于海南省北纬18度线以南、位于三亚、陵水、乐东三市县的南繁科研育种基地。

说起南繁基地,著名玉米育种家李登海不无感慨。我国第一个紧凑型玉米品种、第一个亩产超1500斤的玉米品种等均出自这片热土。中国虽大,却只有一个南繁基地。独特的热带气候实现农作物的加代繁殖,让一个品种的育种周期缩短三分之一至一半。

“20世纪70年代,我们在三亚荔枝沟育种,没地方住就住在农民的谷仓里。因为没有固定的仓库,育种材料经常被牛吃,被人偷。”李登海说。

“南繁南繁,又难又烦。”曾经流传在南繁基地的这句话道出了其中困境。缺乏统一规划,科研用地不稳定,生活保障跟不上,育种人面临重重困难。

然而,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中,一代代育种人创造了中国种业发展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数据显示,最近10年,主要农作物中,由中国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中有1345个出自南繁,占总数的86%;由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育自南繁的占比超过九成。占地仅20万亩的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已成为“中国饭碗”最坚实的底座。

以南繁基地为引领,我国一批区域性良繁基地巩固发展,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良种覆盖率超过97%,我国农作物供种保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5%。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介绍,目前,在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等大宗作物用种上,我国已经实现了品种全部自主选育,玉米自主品种的面积占比也由85%恢复增长到90%以上,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擦亮中国农业的“芯片”

谈到南繁的变化,曾从事过育种工作的海南省政府副秘书长李劲松深有体会。一杆秤、一把尺,再加上吃苦精神,就是不少老育种人的全部设备。“新时代,南繁工作正在发生转变,育种方式和需求的多样化带来了新挑战。”

最大的挑战来自多方利益如何协调。

每年9月到次年5月,是海南冬季瓜菜的种植时间,恰与南繁季重叠。种植冬季瓜菜亩收入很可观,已成为不少海南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当地农民“惜地”情结严重。而每年南繁季,成千上万的育种“候鸟”来到海南,需要供应稳定、流转价格合理的科研和生活用地,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以及法规制度的管理和保护。

“同时,随着近年来海南旅游岛的开发、城镇化建设等因素,与南繁基地建设争地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产生了科研用地落实难、配套设施建设难等新问题。”余欣荣说。

为了彻底解决南繁工作的“又难又烦”,农业农村部与海南省政府共同谋划推进南繁基地建设。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当时的农业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海南省政府联合编制印发了《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规划》。

两年多来,规划落实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其中,共划定了南繁育种保护区26.9万亩,核心区5.3万亩,配套服务区745亩,实行用途管制、严格保护。”余欣荣说,为保障南繁科研新增用地的需求,规划新建核心区2.5万亩。目前已经签约土地近万亩,完成流转6800多亩。

“艰苦卓绝、拼搏进取、创新创业、求真务实”,这是60年凝练而成的南繁精神。如今,南繁基地已从顶层设计到搭建“四梁八柱”阶段,核心区新基地土地流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科研生产生活配套服务区工程建设正有序推进,南繁工作者的需求即将得到有效解决。

建设中国种业新“硅谷”

走进海南三亚市海螺村,在高楼环绕的“天井”中,有一块100多亩的农田,刚收获的大豆、被罩在防护网内的水稻和套着白色口袋的玉米,以及口罩帽子“全副武装”的育种专家,都在显示这是南繁基地一处育种基地。

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水稻育种专家徐希德告诉记者,虽然这块已经使用10多年的育种田因为与城市规划冲突,即将成为历史,但一块400多亩的新基地已建设完成,很快将投入使用。

规划整合四散的老基地、入驻配套设施完备的新基地、立足海南搭建辐射全国的农业科研平台,“南繁硅谷”雏形已现。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一个品种可以成就一个产业。余欣荣介绍,南繁成果不只体现在科技成果转化上,为了让《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规划》既推动科研育种,又惠及海南地方,农业农村部支持探索核心区建设与南繁小镇建设、休闲观光旅游区建设等相结合;湘琼两省签署农业合作备忘录,在南繁基地建设、槟榔等优势特色产业开展合作;上海市农委和陵水县政府签订农业合作协议,互惠共赢推动陵水现代农业发展。

以南繁基地为支撑,农业农村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先后组织开展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作物的国家良种重大科研的联合攻关,重点在种业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品种创新上进行组织突破,在优质水稻、节水抗病小麦、机收籽粒玉米、高产高蛋白大豆品种选育上都取得了新的突破。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种业事业任重道远。

“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健全种业领域科研人员分配政策,推进种业人才分类评价;全面推进各省改革工作;继续打造国家种业交易平台;深入推进科企合作。通过全面推进改革工作,为现代种业发展增加新动能,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撑。”余欣荣表示。(记者 李慧)

责任编辑:魏超(QN0014)作者:李慧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