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双减”,如何减量不减质?

2022-03-08 08:26 人民网

来源标题:“双减”,如何减量不减质?

“双减”以来,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内外生态发生深刻改变。从“功利化”的一味加压,到全面规范校外培训,孩子们的学业压力少了、运动时间多了;家长们的“鸡娃”压力小了,亲子时间多了。

但不可否认,很多家长的焦虑依然存在,觉得“不让上补习班,那必须自己给孩子‘开小灶’”,更有一些机构把“家教”伪装成“家政保姆”,让人哭笑不得。还有一些家长们抓住了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这根救命稻草,直接换个方式“鸡娃”。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但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战术鸡娃”,确实违背了“双减”初衷。

“双减”,不是独角戏。要让家长放下焦虑,老师不添负担,学生在校内“吃够”“吃好”,还得完善政策配套。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加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与待遇保障”,同时“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

“家长有一些焦虑是正常的,但其实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想用同样的成长路径和同样的人生方向去要求孩子们,这本身就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谢家湾学校校长刘希娅向人民网《财米油盐》表示。

“我们看到,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我们也看到要加强县域高中的发展,改善职业教育,当然还有要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刘希娅认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家长们担心的教育均衡、升学考试、职业教育等问题,都有了很好的回应。

责任编辑:陈丽艳(QX0006)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