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39个案例描绘法治社会新图景

2022-03-10 15:00 人民网

来源标题: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39个案例描绘法治社会新图景

人民网北京3月10日电 (孝金波、张莉萍)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余茂玉接受人民网专访,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并回应各方面关心关注的热点法治话题。

余茂玉介绍,无论是保护耕地红线,维护粮食安全,还是审理高新技术案件,服务创新驱动发展,都体现了人民法院牢记“国之大者”的政治本色。报告出现“人民”84次、“群众”43次,体现了人民司法为人民的新风正气。报告涉及到制止滥用人脸识别、守护百姓餐桌安全、落实看望老人的规定、防治校园欺凌、解决上班族诉讼不便问题等等,体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报告用39个案例描绘了法治社会新图景,突显法治规则,讲述了直抵人心的公平正义,传递出法治进步的时代强音,在服务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方面体现得更加鲜明。

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方面,余茂玉介绍,2021年,人民法院一审审结知识产权案件54.1万件,是2013年的5.4倍,出台了一系列司法解释和司法政策,持续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有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强国建设。针对“举证难”问题,落实知识产权民事诉讼证据规则,适当减轻权利人举证负担。针对“周期长”问题,采取先行判决和临时禁令相结合方式防止损害扩大。针对“赔偿低、成本高”问题,出台惩罚性赔偿司法解释,加大合理支出支持力度,显著提高侵权违法成本。

同时,人民法院陆续开展了执行款物集中清理、高效为民执行、涉民企积案攻坚等一系列专项执行活动,全年受理执行案件949.3万件,执结864.2万件,执行到位金额1.94万亿元,以雷霆之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让人民群众直观感受到法院切实解决执行难的坚强决心和直接效果。人民法院坚持抓协同联动,与有关方面共同推动完善闲置土地司法查封和处置、上市公司质押股票冻结、网络查人扣车等方面的协作机制,让查人找物、信用惩戒更严更有效。出台“十个必须”等一批规范性文件,以制度管当下、利长远,推动执行工作机制和模式更加成熟完善。

责任编辑:陈丽艳(QX0006)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