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坚持自主创新 掌握关键技术(二十大代表风采)

2022-10-04 12:10 人民日报

张连钢在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现场。

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张连钢今年62岁,是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别专家,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大学毕业后,张连钢进入青岛港务局机关工作。1983年,青岛港组织第一个集装箱泊位建设,对码头建设一线心驰神往的张连钢主动请缨,一干就是几十年。

2013年,青岛港集团党委决定启动自动化码头建设,张连钢既懂集装箱技术和自动化控制,又懂生产业务,成为筹建组长的不二人选。当时他正处在肺癌术后恢复期,带着重病之躯勇挑重担。

“那时,建设自动化码头不仅费用高昂,而且被西方实行技术封锁。”张连钢说,“关键核心技术必须靠自主创新。”

自动化码头是集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于一体的庞大系统工程。张连钢带领平均年龄34岁的团队,在没有经验、没有资料、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召开了3000多场技术研讨会,形成了几十万字的分析报告。

为加快科研进度,张连钢和团队搬进在海边临时搭建的集装箱简易房里,白天查看施工进度、解决问题,晚上在简易房里攻关科研项目……最终,团队成功攻克了自动化码头的核心技术,破解了十几项世界级难题,还研发出了能够自动拆装集装箱扭锁的机器人、恶劣天气“一键锚定”轨道吊等世界领先的技术成果。

2017年5月11日,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一期投产运营,成为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首船作业中,平均装卸效率达到每小时26.1自然箱,创下当时世界最高纪录。

虽然一期项目成果丰硕,张连钢却并不满足。二期建设时,他坚持把“氢+5G”作为主攻方向,带领团队梳理出1329项攻关课题,升级核心系统197次,优化功能2200多项。仅1年半,二期工程5G智慧码头就投产运营。

“青岛港还有更多传统码头需要升级改造,任务非常艰巨。”如今,刚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的张连钢仍然奋战在码头建设一线,为自动化码头建设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陈健男(QE0022)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