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探寻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丨来云冈石窟参加1500年前的“音乐节”
2022-11-24 09:43 现代快报

来源标题:探寻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丨来云冈石窟参加1500年前的“音乐节”

点击查看相关视频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中共江苏省委网信办出品,现代快报+制作的“探寻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我比任何时候更懂你(第二季)”系列短视频燃情上线。30位顶流推荐官连麦互动,30个青青学习团沿着“大国重器”“绿水青山”“全面小康”“文化传承”四条线路,沉浸式打卡学习,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本集短视频沿着“文化传承”学习线路,打卡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神奇魅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摘要】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连麦顶流】

本集顶流推荐官:

杭侃 云冈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1500多年前,古人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开凿了真容巨壮的云冈石窟。当你来到云冈石窟,你就仿佛置身于历史的时空当中,可以更好地感悟历史的魅力。

云冈石窟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云冈石窟当中有很多乐舞形象,让我们从音乐入手,开启我们的学习之旅。

【青青学习团】

团长:

周宇超 云冈研究院数字化保护中心文博馆员

团员:

王泽宇 中车大同公司员工

郑雅琪 山西大同大学学生

贾静雅 山西大同大学学生

本集介绍】

千年云冈,美轮美奂。青青学习团在团长周宇超带领下,走进云冈石窟第12窟“音乐窟”,感受天籁美妙的乐舞盛宴。在这里,每一身雕刻、每一抹表情仿佛惊艳了时光。

如何留住千年之美?如何让文物“活”起来?青青学习团在云冈研究院数字化保护中心找到了答案。周宇超和他所在的团队借助3D打印技术,复刻了一个“音乐窟”,开启了云冈石窟“行走”四方的第一步。

来自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的郑雅琪爱好音乐,更喜欢研究音乐的历史。“音乐窟”中精美的伎乐天雕刻,看似无声,却又在岁月变幻中萦绕不绝。在这里,她看到了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00后贾静雅学的是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从修缮保护到建立“数字档案”,眼前的一切让她真正感受到了数字化技术的魅力。贾静雅感叹:“数字化保护真的让文物‘活’起来了!”她也暗下决心,刻苦学习,努力做文化传承的接力者。

90后王泽宇是土生土长的大同人。2001年,云冈石窟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当时,正在读小学的他感到特别自豪。每次到云冈石窟,他都会被北魏匠人“炫技之作”惊艳。如今,数字化正在给云冈石窟插上“翅膀”。这一次学习之旅,他看到“云冈人”背后的努力付出,王泽宇说,“云冈之美应该让更多人看见,守护千年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刘阳(QE0016)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