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反对性骚扰一样,对性骚扰诬告同样需要“零容忍”。
据红星新闻报道,今年5月,拥有千万粉丝的博主“小慧君”(刘某慧)社交网络账号被封。随后,一份法院判决书引起热议。该判决书中认定“小慧君”等人为实现“低成本”解约目的,虚构赤度公司法人孙灏羽性骚扰的短视频,用舆论施压赤度公司,其行为侵犯赤度公司名誉权。
近日,孙灏羽在社交媒体上传一份刑事裁定书,称“诽谤罪刑事已立”,而从其上传的刑事裁定书内容看,其中就有“益阳市大通湖管理区人民法院具有本案管辖权”“指令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管理区人民法院立案受理”等表述。
拥有千万粉丝的网红博主,为了与公司达成“低成本”解约的目的,居然请来“军师”策划老板性骚扰自己的“小作文”,令人大跌眼镜。刘某慧从被封号,到承担民事赔偿,再到被刑事立案,可以说,“诬告者”的代价以一种清晰可见的方式展现到了公众面前,也给类似行为敲响了警钟。
近年来,反对性骚扰成社会共识,不少受害者也主动站出来公开举报性骚扰者,并获得舆论的同情和鼓励。但同时,随着社会反性骚扰氛围的强化,也确实不排除极少数人“钻空子”,将性骚扰当作了打击报复的“武器”,对特定对象进行诬告诽谤。
作为千万网红的“小慧君”的所作所为,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案例。该做法不仅给当事人造成极大的伤害,也消费了社会同情心,同时还可能形成“狼来了”效应,给正常的性骚扰维权添阻。因此,就像反对性骚扰一样,对性骚扰诬告同样需要“零容忍”。
对被诽谤的当事人来说,其不仅个人名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受到很大损害,近乎“社死”,还持续遭受网暴,公司发展也受到重创。而对社会来说,这样的诬告诽谤行为,不仅是真正“占用公共资源”,还有可能带来消极示范。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应该依法让诽谤者付出该有的代价。
而性骚扰指控,在现实中有着极强的道德意味,一旦指控者提出,不管是否能够举证,都可能对被指控者带来直接的影响,尤其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这种影响更会被急剧放大。即便指控在法律上未必成立,被指控者往往也要承受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
因此,应为性骚扰指控划定明确的边界,从法律上让诬告诽谤者不敢侥幸,也让更多人明白,性骚扰绝不是可以随随便便就成为射向他人的“箭”。
目前,该案后续结果还有待观察。但经由此事,一方面,要持续构建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为性骚扰受害者的主动维权营造更友好的空间;另一方面,也要警惕性骚扰指控被利用异化为一种构陷他人的工具,需通过明确的法律规制,有效防范性骚扰诬告诽谤。
这两个方面,对于建设一个健康的反性骚扰社会氛围都不可或缺。
□杨末(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