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守堤 抗洪 护家园——辽宁张家屯镇防汛见闻

2024-08-14 21:25 新华网

来源标题: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守堤 抗洪 护家园——辽宁张家屯镇防汛见闻

新华社沈阳8月14日电 题:守堤 抗洪 护家园——辽宁张家屯镇防汛见闻

12日,辽宁沈阳新民市张家屯镇柴家窝堡村,村民们趁着两场阵雨间隙,起垄开沟、补种白菜。看到大家忙碌的身影,张家屯镇党委书记杨瑞长舒了一口气。

“白菜重新种下去了,又有新盼头了。”杨瑞说。

张家屯镇是远近闻名的白菜产地,这里出产的白菜因耐贮运、口感鲜脆爽嫩受到市场青睐,以其为原材料腌制的酸菜更是该镇重要创收来源。然而,就在十几天前,连续多日的降雨,把刚播种的白菜籽泡在了地里。

不仅如此,镇里堤坝被冲毁、农田被淹,洪水有倒灌进村风险……为守护下辖12个行政村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当地党员干部、群众和救援队伍等冲向前线,抢修堤坝、抢收农作物、转移安置受灾群众,一幕幕温情画面在大雨中涌现。

强降雨过后,张家屯镇后大河泡村受灾严重。“自家6个鱼池被冲开4个,他却一直守着村集体的鱼池不肯回来……”后大河泡村村民古丽珍抹着泪回忆7月26日夜间的大雨。

安抚了妻子,古丽珍的丈夫张洪芳接过话:“我63岁了,党龄近20年,担任后大河泡村党支部书记12年。我马上卸任了,这可能是我作为村支书为村里做的最后一件事。守了两天两宿,村里3个鱼池的鱼苗还是跑了不少,心疼啊。要是少损失一点,村民就能多得一点。”

乌牛堡子村是张家屯镇地势最低的村,在此次汛情中险情最重。作为乌牛堡子村小组长,67岁的高国光几夜未眠——他第一个发现蒲河沿线乌牛堡子段及偏堡子段险情,后期又发现大堤漏点,为固堤抢修争取了宝贵时间。

考虑到高国光年龄较大,村干部和亲友都劝他不要参加夜巡工作。“我从小在河边长大,常年义务担任村巡堤员,防汛经验丰富,哪有淤堵、哪里的堤坝容易出险情,我一清二楚,我必须上!”高国光说。

险情上报后,第一批冲上乌牛堡子险段固堤抢修的,是张家屯镇机关党员干部和17名村党支部书记。

“乌牛堡子村有溃坝倒灌风险,灾情比镇里其他村重,我们安排好本村工作后,都赶过来帮忙。”张家屯镇偏堡子村党支部副书记赵凤山说,“大家装沙袋、扛沙包,两个昼夜没休息。我们是村干部,更是党员,不仅要对自己村负责,也要对全镇的百姓负责。”

“如果村子真淹了,我不知道怎么和村民交待。镇里其他村的干部都来支援,我能做的,就是更拼。”乌牛堡子村党支部书记包贺钦忙碌了三个昼夜,直到天放晴时,他才卸下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党员干部带头干、争抢拼的感染下,张家屯镇700余名村民、企业职工加入到守卫家园的“战役”中。经过12个小时不间断作业,加固堤坝600余米、抢修村路300余米,及时阻止洪水倒灌进村。

如今,汛情退去,张家屯镇生产生活有序恢复,但很多防汛抗洪的故事,仍在村民口中流传:汛情突然,村干部挨户登记造册,不漏一户、不落一人,1148名群众安全转移安置;30余名在沈阳市区学习工作的青年闻“汛”返乡,奔赴一线抗洪,年龄最小的年仅19岁;抢修堤坝时,装砂石的编织袋不够,周边大米加工厂打开库房表示“米袋子一样用,要多少有多少”……

雨过天晴,张家屯镇正有序开展抢排农田积水、病虫害防控工作。“防汛抗洪的关键硬仗都打下来了,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做好后续工作。”杨瑞说。

责任编辑:张思宇(QX0007)作者:高爽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