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记者回乡记|百病不愁,百家安宁

2025-02-05 06:57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百病不愁,百家安宁

医圣文化园张仲景博物馆

“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1800多年前,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悬壶济世救苍生,被后人尊为“医圣”。他所撰写的《伤寒杂病论》,至今仍被奉为中医经典。

作为医圣故里,我的家乡南阳随处可见仲景文化的印迹。今年春节,位于城东温凉河畔的医圣文化园成了备受市民和游客欢迎的热门打卡地。

南门外,一对汉风子母阙气势恢宏,其上彩绘朱雀展翅欲飞。大门正上方,由郭沫若题写的“医圣祠”三个字苍劲有力。祠内古碑列道,殿阁俨然,一尊医圣张仲景塑像巍然矗立。“摸摸羊头,百病不愁”,砖石结构的张仲景墓立于医圣祠中庭,四角的石雕羊头,早已被前来拜谒朝圣的人们抚摸得光滑可鉴。

“大家知道‘坐堂行医’的说法从何而来吗?其实就源于张仲景。”解说员向参观者娓娓道来与张仲景有关的故事。

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当地连年瘟疫,但按照规定,“官不入民宅”。于是,每月初一和十五,张仲景在衙门公堂上为求医的百姓诊脉开方,也就是“坐堂行医”。“现在不少中药店选择以‘堂’为名,大多也跟这有关。”

过殿上方,还悬挂着一块写有“饺子始祖”的牌匾。“相传有一年冬至,告老还乡的张仲景发现不少乡亲耳朵被冻伤,于是用面皮将羊肉和祛寒药材包成耳朵的样子,煮熟后做成‘祛寒娇耳汤’,治好了他们的冻伤。”解说员笑着说,“我们现在所说的‘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正是出自于此。”

从北侧小门走出,眼前豁然开朗。去年5月,以医圣祠为核心建成的医圣文化园正式开园,从古老的医书典籍,到精巧的针灸器具,一件件展品彰显出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夜幕降临,整个园区被璀璨的灯光装点得如梦如幻。在张仲景博物馆的馆前广场上,精彩纷呈的春节活动轮番登场。变脸喷火、舞狮表演等,引得阵阵喝彩,掌声不断。“火除邪祟,百家安宁。”最后登场的非遗火壶表演,更是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责任编辑:张思宇(QX0007)作者:宗媛媛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