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毕业季,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无人机应用专业应届毕业生吴超,凭借在实训中展现出的突出无人机操控能力,考取了中国民用航空局超视距驾驶证,并受聘担任北京市电气安全技术研究所无人机驾驶培训中心教员。“我能顺利在北京就业,得益于选择了新职业。”吴超说。
近年来,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催生众多新职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年来持续发布无人机相关新职业,包括无人机驾驶员、无人机测绘操控员、无人机装调检修工。2025年5月,该部公布新职业“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并在消防员职业下增设“消防救援无人机操控员”工种。工业机器人领域同样受益,2019年新职业“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发布。
新职业正开辟广阔就业空间。教育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668所高职院校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培养相关人才。记者调查发现,无人机、工业机器人相关工程师及技术岗位,正吸引大量青年人才投身,为产业注入新动能,拓展就业新赛道。
智联招聘2月统计数据显示,无人机工程师平均招聘月薪17678元,无人机组装测试师为7655元;机器人算法工程师平均月薪25786元,机器人调试工程师和工业机器人工程师分别为9115元和12653元。优厚的待遇与发展前景吸引了大量求职者,以无人机和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新技术领域,正成为吸纳就业、释放人才活力的新高地。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桂维振介绍,低空经济依托低空空域,以各类航空器飞行活动为牵引,是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具有产业链长、辐射面广、成长性高、带动性强的特点。
中国人民大学3月发布的《2025中国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北京拥有17家低空经济人才培养机构和124项国家级科技项目立项,同时,北京拥有1240家低空经济企业,目前北京企业在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布局最为均衡,形成了高效的产业协同效应。
“北京低空经济的产业和规模为无人机人才培养带来广阔的就业前景。”桂维振表示,我国无人机在飞控技术、传感器精度、续航能力、智能化水平等方面不断突破,应用场景已拓展至精准测绘、农业植保、物流配送、应急救援、安防监控等多个领域,这些都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了丰富资源和优势。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无人机应用专业2025届毕业生张文孛,现为北京中科量云科技有限公司无人机工程师,他利用无人机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为山东泰安市博物馆的文物进行数字化采集。
“无人机技术必须结合摄影、测绘等跨学科知识,才有更好的就业前景。”张文孛说。在校期间,他和同学在老师指导下,曾运用无人机技术服务北京门头沟区西达么村果树农药喷洒。
“学校2018年开设无人机应用专业,2022年增设测绘方向,两专业毕业生共计280人,均实现一次性就业。”桂维振介绍,目前已有3名毕业生就职于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等单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无人机工程师、无人机组装测试师等新职业,工业机器人相关新职业同样展现出蓬勃的就业前景。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毕业生周奇龙,现任伏能士智能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调试工程师。他介绍,这家跨国企业主营高端焊机,他的核心职责是处理设备故障并承担安装、维修及调试工作。
“我很喜欢这个专业,目前的工作专业对口,在学校学习、实习学到的知识,都应用到了工作中。”周奇龙说。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高级工程师王伟春介绍,目前,比亚迪、特斯拉、吉利等汽车企业在长三角地区都建有生产工厂,对工业机器人工程师的人才需求量正在逐年上升。
王伟春表示,学校希望培养出的工业机器人工程师除了会操作、能调试,还要懂原理、擅集成,学校设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配备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了实训基地,契合国家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趋势。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目前,6G产业领域新职业也开始出现,2025年2月,电信网络工程师招聘增速显著,达279%,求职人数同比增速也达563.4%。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加快,企业越来越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安全防护,这为电信网络工程师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核心网工程师、基站工程师同期招聘同比增速也达40%至60%。
“目前,新兴产业、通信技术、数字经济产业成为促进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产生了很多新职业、新业态,是吸纳人才的高质量就业领域。”王伟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