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小龙虾销售乱象调查|网购6斤虾配菜占2斤 门店现烧隔夜虾

2025-08-07 01:29 新京报

来源标题:网购6斤虾配菜占2斤 门店现烧隔夜虾

吸引方女士下单的短视频截图(左);方女士购买的实物大小(右)。 受访者供图

“湖北龙虾看潜江,所以我们才能第一时间把小龙虾送到直播间,也才能把价格打这么低。”在三十三年大排档品牌官总部直播间,一名主播正在推荐小龙虾团购券,强调价格非常实惠。新京报记者以86.2元的价格团购了一张6斤装小龙虾券,并于7月9日进行了兑换。

而据虾谷360平台数据显示,7月9日当天,湖北潜江规格为2-4钱的潜江红虾和青虾单价均为15元/斤。这意味着6斤小龙虾的成本已达90元,若再加上配菜、面条以及饮料等,总成本已超出消费者实付价格。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电商平台上同规格小龙虾价格不一,有的甚至相差两三倍。同时,许多低价外卖小龙虾存在实物与宣传不符的情况,“缺斤短两”“配菜压秤”“以次充好”等现象已成为消费者投诉平台上的“常客”。尽管有品牌宣称“活虾现炒,不卖隔夜虾”,但有门店表示“会提前把虾煮好,冷藏一两天再用”。

三份外卖小龙虾虾肉对比,从上至下依次来自三十三年大排档、靓虾、沪上虾煌。 新京报记者 王思炀 摄

“四斤套餐”连盒带汤仅3斤多

夏夜小龙虾本是亲友聚餐的助兴美味,但上海消费者伏女士回想起7月的直播购虾经历,却倍感闹心。7月4日,伏女士前往朋友家做客时,在三十三年大排档龙虾(永兴路店)直播间支付115.8元下单了4斤(规格为4-6钱)的小龙虾。拆开包装后,伏女士和朋友发现,这份加了配菜的4斤小龙虾,比一同购买的某品牌不带配菜的3斤小龙虾还要轻。

伏女士当即联系商家,可电话始终无人接听。次日白天,她尝试在直播间留言反映分量不足,却被禁言并踢出直播间。随后,她转向黑猫投诉平台维权。这期间,一名自称商家工作人员的女性接听了电话,但表示无权处理此事。多次交涉后,对方最终同意退还50元。事后,伏女士翻看商家评价发现,与她经历类似的差评不在少数,“要是下单前看到这些评价,绝不会选这家店。”

辽宁消费者小海也遭遇了类似的糟心事。7月9日,小海在沪上虾煌・小龙虾・甘井子店直播间下单了“四斤小龙虾套餐”,页面标注规格为3-5钱,使用优惠券后实付60元。收到外卖后,小海用食品秤称重发现:连盒带汤带配菜的总重才1800多克(约3.6斤),去掉面条后只剩1600多克(约3.2斤),与商家宣传的4斤相去甚远。联系商家后,对方对总重避而不谈,而是不断要求小海清点虾的个数。

北京市常鸿律师事务所彭艳军律师告诉新京报记者,《广告法》要求广告内容“清楚、明白”,商家未按总重履约即构成违约。总重不符的情况下,商家一味强调个数属于避重就轻,并不合理。若宣传中同时标注了重量和数量,则二者均为合同条款,缺一不可。

广告“半个手掌”,实物“小如指节”

一些消费者在电商平台购买小龙虾预制菜时,则遇到了规格“障眼法”。

今年5月,浙江消费者方女士在刷短视频时,被一条小龙虾视频吸引。画面中煮熟的小龙虾个头饱满,足有半个手掌大小,钳子粗壮。方女士称,视频中展示的小龙虾与她此前吃过的优质潜江小龙虾外形吻合,便点击视频下方的商品链接,进入“麻溜儿小龙虾心选”店铺,下单购买了99元3盒小龙虾。

然而,实际收到的小龙虾钳子细小,个头仅比指节稍大,一个勺子能盛俩,与视频中展示的大小悬殊。方女士重新翻看原视频和商品详情页面,既未找到类似“以实物为准”的提示语,商品链接名称也未明确标注小龙虾规格。下单选项虽然标注了“700g(大盒装)”,但同样未提及单只小龙虾的具体规格。方女士对此非常气愤,“用大规格小龙虾的画面骗消费者下单,这就是恶意误导。”发现问题后,方女士马上联系了商家,但商家以“商品已拆封食用”为由拒绝退款。而在店铺评论区,不少消费者也反馈了规格过小的问题。

业内人士介绍,在小龙虾消费中,比起总重,以“钱”为单位(1钱=5克)的单只重量才是关键。根据不同重量,小龙虾规格通常分为小青(2-4钱)、中青(4-6钱)、大青(7-9钱)和炮头(1两以上),不同规格价格也不同。

新京报记者打开方女士购买的商品原链接发现,仅有两处标注了单只规格:一处在头图位置,需横向滑至最后一页才能看到;另一处在商品详情页需多次下拉的位置。同一张图片中,“湖北潜江稻田虾”“虾大肉美壳薄红亮”等信息用大号加粗字体突出,“标号小龙虾:3-5钱”的信息不仅字体细小,字号也不及前述文字的一半。即便是规格展示图,图中的小龙虾也比方女士收到的实物大。

北京嘉潍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向新京报记者表示,无论是引流页面还是其他宣传位置,如果经营者展示的小龙虾规格明显大于实物,且未在显著位置标注“以实物为准”“图片仅供参考”等字样,仅在不显眼处用小字提示,均涉嫌虚假宣传,有欺诈消费者的可能性。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退款不代表不能退,只要商家存在虚假宣传、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责任在商家,消费者就有正当理由申请退货退款。

经历此事后,方女士彻底不再信任电商平台上销售的调味小龙虾,“现在线上买小龙虾,我只去大品牌商超的小程序,或者外卖平台上有实体餐饮的口碑老店,至少售后更有保障些,让人放心。”

配菜占近三成,“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

社媒平台已成为当下小龙虾产品传播的重要途径。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小龙虾品类在抖音、小红书、快手的短视频渗透率分别为93.1%、87.3%、69.6%。

前述消费者投诉的三十三年大排档和沪上虾煌,正是今年某电商平台团购领域里出现频率较高的两家小龙虾品牌。两家品牌自称已在全国分别拥有300多家和400多家门店。

近日,新京报记者在北京分别下单了前述两家品牌的团购外卖,并在其他平台随机选择了一家价位相似的小龙虾外卖,均选择麻辣口味。具体而言,三十三年大排档(东城店)标称“小龙虾6斤(约95-105只,单只3-5钱),含饮料、拌面及配菜”的团购套餐,划线价328元,实付86.2元(不含配送费)。沪上虾煌·小龙虾·品质好虾(银河SOHO店)标称“4斤套餐/招牌小龙虾(约55只,345钱)+配菜+拌面+饮料”的团购套餐,划线价245元,实付68元。靓虾·99元70只小龙虾(朝阳门店)的外卖套餐标称“50只麻辣小龙虾”,划线价178元,实付79元。

数量方面,三十三年大排档(东城店)小龙虾共计109只,符合标注数量,但单只规格明显偏小。虽标注为3-5钱/只(15-25g),实际以3钱(15g)为主,还有几只不到3钱,最小一只浸有汤汁的小龙虾仅有10g。靓虾·99元70只小龙虾(朝阳门店)“50只麻辣小龙虾”实际有52只,在未标明单只规格情况下,3-4钱规格居多,且有两成规格低于3钱。

彭艳军表示,商家应如实标注小龙虾规格。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若宣传“3-5钱”但实际部分小龙虾不足3钱,且超出合理误差范围(如单只误差超10%或占比过高),则构成虚假宣传。消费者如通过团购、外卖买到缺斤少两等问题小龙虾,可主张退赔并向平台或监管部门投诉,平台需承担连带审核责任。

总重方面,标称6斤的三十三年大排档(东城店)小龙虾配菜最多,除常见的黄瓜、挂面外,还有豆腐皮、年糕等,单独挑出浸有汤汁的小龙虾进行称重,实际为2001g(约4斤),缩水超三成。尽管团购页面备注了“小龙虾重量为生重,熟制后存在10%-20%的损耗率”,但实际损耗也与标称不符。

沪上虾煌·小龙虾·品质好虾(银河SOHO店)配送的4斤小龙虾套餐连汤带菜再加上面条总重2350g,挑出浸汤汁的虾后仅重1105g。不过,与三十三年大排档店员所称6斤是小龙虾净重不同,沪上虾煌团购详情页有“商品套餐总重量4斤”的字样。

新京报记者随机采访发现,无论是标注“6斤小龙虾”还是“4斤小龙虾套餐”,多数消费者都会直观地将数字理解为纯小龙虾的重量。将“连汤带菜再加面”的总重斤数作为套餐名称,极易误导消费者判断。小龙虾团购评价中,不少消费者提到“看到4斤以为是小龙虾的总重,没细想还包括汤菜面”。有消费者反映:“拍的是4斤,实际连汤带水不足3.5斤。找店家,对方只强调有55只,虾个头小得可怜。去直播间询问,对方不回答,只会‘踢人’(指拉黑)”。

彭艳军告诉新京报记者,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广告法》,商家在标题、主图等显著位置标注小龙虾斤数,如“6斤小龙虾”,但未明示配菜、汤汁占比,导致消费者误以为净重达标,已违反“真实、全面披露商品信息”义务。

对于不少商家将重量不达标归咎于损耗率的“免责声明”,江苏省消保委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烹饪方式不同会导致烹制后的小龙虾存在一定程度缩水,但这种物理损耗不应成为平台商家缺称率30%以上的“挡箭牌”,烹制前后误差过大不具合理性。建议商家全面真实、主动标明熟食小龙虾产品的关键信息,如虾的重量、规格、类型、个数、价格、配菜分量等,特别是要标注小龙虾称重计量方式,不得玩弄“文字游戏”进行误导或夸大宣传。同时提醒消费者,在选择小龙虾相关的商品消费时,如果发现小龙虾重量不足、虚假宣传等方面问题,应及时拍照、称重等取证,保留好相关消费凭证,尽快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积极主张合法权益。

上海消保委也曾在2023年专门对小龙虾烹饪后的损耗情况展开测试。结果显示,烹饪后,因吸水变重等影响,白灼、冰镇、蒜泥三种口味的小龙虾非但没有损耗,反而重量上升,十三香、香辣、黄焖口味则因虾壳在油炸等过程中变薄,部分物质流失,都出现损耗,但损耗率也均在10%以下。

低价小龙虾新鲜度存疑

除重量外,品质也是很多消费者投诉的焦点。新京报记者购买的三份小龙虾外卖中,虾头剥离所需力道不同,头身分离后,虾肉颜色也略有不同。口感上,有的发弹,有的则偏柴。

具体而言,三十三年大排档(东城店)的小龙虾腮部及头部虾肉呈白色。靓虾·99元70只小龙虾(朝阳门店)的同部位虾肉呈浅灰色。沪上虾煌·小龙虾·品质好虾(银河SOHO店)的同部位虾肉呈现深灰黑色,且头身衔接处在分离前还围绕着一圈不明褐色团状物,剥虾时可以看到其来自小龙虾体内,而非外部酱料粘连。

对于颜色与前两家差异较大的沪上虾煌·小龙虾·品质好虾(银河SOHO店),新京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询问店家原因,店家则对各类现象都归结为调料染色。汤汁会将小龙虾肉深度染黑吗?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合肥工业大学教授陆剑锋向新京报记者表示,虾头连接处的肉质呈现深灰色,实际可能与酶促氧化或褐变反应有关(易产生黑色素物质),尤其是头部内脏器官较多,也易导致细菌滋生或腐败,这是加速氧化或褐变发黑的另一个原因。头部肉质发灰发黑的现象在不新鲜的虾中会出现,在正常的冻虾煮熟后也可能会出现。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小龙虾产业分会秘书长蔡俊指出,综合来看,虾头连接处的肉发灰与否不能作为是否新鲜的直接判定依据,也可能是加工或储存过程发生的正常现象。判断小龙虾的新鲜度主要看口感,Q弹紧实的一般品质较好,松散发柴的可能不新鲜。如果虾头一掰就掉,肉质和壳分离,可能是不新鲜的表现。但这也和烹饪方式有关,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虾头衔接处溢出的团状物,陆剑锋认为,这很可能是小龙虾的体液或组织液渗出物,主要是由变性和凝固的蛋白质等组成。这种情况在河蟹中也很常见,即在蒸蟹或煮蟹时常会出现白色凝固物。当然,这可能与小龙虾的鲜活程度也有一定关联性,一般鲜活虾烹饪时出现凝固物的概率会少一些,即便出现,凝固物量也较少,不新鲜的虾或冻虾出现凝固物的概率更大,凝固物也更多。

沪上虾煌团购页面的评价区,近9000条评价中,差评3629条。其中不乏很多网友对其“鲜活现做现炒”的品质产生质疑,反映“虾不新鲜,剥虾过程中一拉就断”“肉质发黑,还很小”“特别小,还好多死虾”“腥味大,和卖家图片相差甚远”。

标注3-5钱的小龙虾,实物只有10g。 新京报记者 王思炀 摄

宣称“活虾现烧”,实际门店各自有招

新京报记者近期在多个小龙虾团购直播间看到,主播在介绍小龙虾时都用了“新鲜”“现烧”“三刷五洗”“不是冷冻”等宣传语。如7月15日,在沪上虾煌品牌总部直播间,主播称“咱们家的小龙虾都是活虾现炒,不卖隔夜虾,不是冰冻那种便宜货可以比的,每一只虾都是三刷五洗,先炸虾后烧保证肉质Q弹紧实”。

但本次线下测评中,该连锁品牌的小龙虾品质与主播描述存在差距,多只小龙虾存在较难脱壳的情况,且剥虾时容易从中间断裂,肉质发干发柴,且有门店实际操作并非像主播宣称的那样。

“夏季是小龙虾上市季节,还是用活虾最好。若价格走高不稳定,也可用液氮冻虾替代。3月刚开始卖小龙虾时,也可以用冻虾。”新京报记者以咨询加盟为由,从华北地区一位“沪上虾煌”加盟商黄刚(化名)处了解到,尽管品牌方要求“活虾现烧”,但实际上门店操作也各自有招。黄刚透露,虽然品牌方通常要求门店从品牌方拿货,但实际上门店也可以自行从市场采购。“若使用品牌方的液氮冻虾,最低需一次性进货200斤(约3000元)。熟悉了以后,也可以用自有渠道拿货。”当被问及小龙虾产地是否为湖北潜江时,他表示“去海鲜市场,哪家便宜就选哪家”。

而即便原料“鲜活”,也不一定能保证“现烧”。“我会提前把小龙虾煮出来,煮好的活虾放冰箱能保鲜两天。当然也可以用油炸,但不好保存,炸好后四五个小时虾头会发黑。通常销量大的门店会用油炸。”黄刚说道。

新京报记者也从多位售卖小龙虾活虾和液氮冻虾的商家了解到,一些外卖、饭店也会用液氮冻虾,“它比活虾便宜,省去了油炸的步骤,就是在饭店吃也要过油的。”当被问及口感,有卖家也直言,“与活虾口感还是有差别”,但“虾身清洗很干净,用超声波洗的,腮部白的”。新京报记者在某农产品交易平台上搜索发现,标称湖北潜江产、规格为3-5钱的液氮小龙虾,价格为9.8元/斤(包邮),同规格产品也有13元/斤,从技术上看,主要分油炸后液氮冷冻和水煮后液氮冷冻两种,前者保质期18个月左右,后者最长能达两年。

湖北洪湖一位小龙虾卖家称,由于今年天气热小龙虾钻洞不进笼,不易捕捞,导致近期价格走高,不少餐饮店因此改用液氮虾降低成本。“像餐饮店、外卖团购、自助餐、酒店都有用液氮虾的,我们卖的是水煮后液氮冷冻的,口感最接近活虾。”该卖家称,去年以来其液氮虾卖得很好,开始一些餐饮店、酒店不敢拿液氮虾货,怕影响口感,后来也改用这类虾。“活虾便宜用活虾,贵的时候就用一些液氮虾。现在液氮虾用得比较普遍,目前我们液氮虾的出货量比活虾还多,像大型的商超都要好几车,还有酒店7-9钱的小龙虾也改用液氮虾。我们都是在小龙虾大量上市时做液氮虾,现在拿货也是最近5月的,用的时候提前解冻,没有高的要求,可以包邮,口感还是很接近活虾的,口感放心”。

蔡俊指出,当下小龙虾加工技术日趋成熟,液氮虾也能维持很好的品质,消费者不用太纠结是鲜活还是冷冻,更重要的是看成品的口感和紧实度。不过如果商家以鲜活现烧为宣传卖点,却售卖冻虾,则是另当别论的虚假宣传行为。

目前,已有打着“活虾”幌子虚假宣传的餐饮店被查处。2025年3月,浙江嘉兴南湖区市场监管局南湖新区分局执法人员查处了一家在直播平台售卖“99元6斤”团购小龙虾的门店。该门店门头标榜“活虾现烧”,但实际查出来用的是熟冻虾(指煮熟后用冷冻技术保鲜,再被进货到门店的小龙虾)。监管部门对其发布虚假广告的行为进行了调查处理。

责任编辑:张思宇(QX0007)作者:王思炀 秦胜南 王萍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