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系列报道《看见美丽中国》。森林是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于一身的大宝库。在祖国北疆的广袤版图上,大兴安岭以“神州北极”的冷峻与“绿色宝库”的丰饶,书写着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壮丽篇章。这片横跨内蒙古与黑龙江的广袤林海,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开发建设,到本世纪初期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再到如今林下经济和文旅产业比翼发展,大兴安岭正加速把生态优势变为发展优势。如今,随着“生态家底”越来越厚,“致富路子”也越走越宽。
总台央视记者 蓝天:提到大兴安岭,很多人都会想到是在东北地区,但是大兴安岭它具体在哪里呢?大兴安岭的“大”又大在哪里呢?
今天的节目,我们一起踏入这片被誉为“地球之肾”的大兴安岭深处,探索广袤林海的秘密,听听他们与这片山水血脉相连的故事。
作为我国地势第二、三阶梯分界线的大兴安岭山脉,总面积约32.72万平方公里,其中有24万平方公里都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而其中,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总面积又占到10.67万平方公里。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8.44%,林木蓄积量达10.3亿立方米,每年能吸收3亿辆轿车排放的二氧化碳,提供1亿人呼吸所需的氧气。这里也是我国最大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林,明亮,是我们来到这里最直观的感受。
游客:非常美。
游客:人很舒适。
游客:草原和森林它们混在一起的那种风光,非常的震撼。
曾经的长期过度采伐 让森林不堪重负
当游客们举起相机,为这片森林秘境所惊呼的同时,很难想象,脚下这片土地在半个世纪前曾经历过一段惊心动魄的变迁。时间重回新中国成立初期,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便于取材又用途广泛的木材,成了新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顶梁柱”。在长达60多年的时间里,大兴安岭林区累计生产商品材和林副产品2亿多立方米,有力支援了新中国的开发建设。
然而,长期的过度采伐也让森林不堪重负。按照国家部署,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于2015年4月1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总台央视记者 蓝天:在密林深处,一座日历式的“挂斧停锯”纪念碑静静矗立着。左页,是2015年3月31日;右页,是2015年4月1日。十年前,随着最后一棵兴安落叶松在这里倒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正式告别了长达63年的“伐木时代”。
原乌力库玛林场517小工队队长 董永胜:同时采的时候,它俩就是作为一个子母树似的。你看经过我们这10年停伐以后,咱们就见证了这棵树,刚才用尺子一量,周长就长了20公分。
全面停伐后,大兴安岭林区经历了从木材生产到生态保护的转型阵痛,林区经济面临转型压力,传统木材产业从业人员需要转岗就业。
原乌力库玛林场517小工队队长 董永胜:当时一说停伐的时候,工人就迷茫,不知道干啥去了,没有生活来源了。
其实,停伐并非终点,而是生态修复的起点。国家通过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湿地恢复等系列政策,推动林区“休养生息”。
得耳布尔森工公司卡鲁奔旅游公司党支部书记 周家村:最难的地方就是说,做这些野生动植物监测,你就像咱们看到这个湿地公园面积,一出就基本上是一整天。
动植物监测摸家底的工作,一干就是三年多,到2020年,周家村和他的团队终于走遍保护区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个过程中,周家村也对如何平衡保护与开发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得耳布尔森工公司卡鲁奔旅游公司党支部书记 周家村:你像现在我们站的这个区域,是湿地公园的合理利用区,可以建设一些基础设施,你像咱们对面看着这个保育区是禁止人为活动。
如今的林区,森林蓄积量增长近三成,70%的森林被列为国家重点公益林,110万公顷原始林从未开发,8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守护着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从390种增至439种,消失的狍子、野兔、熊等物种重现山林。
林业正高级工程师 周明:咱看这块草基本上让动物给蹚了,看刚从这走的,这是驼鹿的足迹。
记者:这么大脚印。
林业正高级工程师 周明:看,这有驼鹿的粪便,你看。这是雌性驼鹿的粪便,因为它短粗。
记者:您在林子里面亲眼都见过什么动物?
林业正高级工程师 周明:有时候犴,有时候走走,犴就从前面出下道了,有时候马鹿、狍子,野猪领着一群小猪崽。
转型阵痛后 “砍树人”变为“看树人”
十年间,这里的人们也在发生着改变,从“砍树人”到“看树人”,从迷茫焦虑,到找到“靠山吃山”的另一种的生活方式。
林区的人们从没有想到过,就在曾无数次走过的伐木通道两旁,低矮灌木上生长的小浆果,也能随着旅游开发利用,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收入可能。
大兴安岭林区跑山人 马灿辉:一天多的话,采羊奶子能采20来斤,采蓝莓能多一点,采蓝莓能采个五六十斤。这个就是我们这个当地人叫羊奶子,实际它有一种学名叫蓝靛果。
曾经没有销路的野果们,如今会在第二天一早出现在当地的早市上,备受游客青睐。
曾经的贮木场 转型为森林公园
从根河向北深入林区有两条铁路,其中一条就是到达莫尔道嘎,这里曾被称为亚洲第一贮木场,最高年产量达到40万立方米,而今这里变成了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森林公园。
游客:我觉得最有特色的还是这边树,他们那边树叶子都是平着长的,跟我们那边会有点不太一样。
随着夏季旅游季开启,大兴安岭深处的一座座森林公园成为避暑旅行的热门之选。
骑马训练营学员:自然、纯净、自由。
骑马训练营学员:让我以另外一种方式打开了恩和的一个视野。
牧野天边骑马营主理人 小鱼儿:再走下去的话就是松树林。还有湿地,还会跨过小溪。马蹄能带你去的地方,跟车轮带你去的地方,你感受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眼下这个季节正是来大兴安岭旅行的最好时节,然而,夏季频繁的雷电活动,也让这里遭受着森林火灾的威胁。
总台央视记者 蓝天:因为夏季雷击火频发,现在也是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的防火关键期。今天刚好是驻防指挥官换防的日子,接下来我们跟随直升机一起前往北部林区来进行换防,同时也进行空中巡护。
内蒙古大兴安岭航空护林局特级飞行观察员 袁忠芳:雷电监测系统显示一天我们都有17000多个雷。
记者:一天?
内蒙古大兴安岭航空护林局特级飞行观察员 袁忠芳:一天能闪17000多次,每一个落雷点我们都要核实,天上有卫星,空中有飞机,地面有瞭望塔和管护人员。
在这片林海上空,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壮阔,也见证着从老林业工人到新林区守护者一代代的坚持。
内蒙古大兴安岭航空护林局飞行观察员学员 高子博:从小就在林区长大,也上过山,爬过山,但从来没有从这种视角来看过自己的家。
林业正高级工程师 周明:将近40年了摸爬滚打,都在这个地方,我觉着这就挺开阔挺洒脱。
原乌力库玛林场517小工队队长 董永胜:你说我们守护的这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上海游客:这个地球,它其实不止是人类的,是很多动物,共同的家园。
亲子研学营学员:亲爱的驯鹿们,希望你们每天都能开心,吃到美味的苔藓,也可以茁壮成长,顺利长出那双像珊瑚一样的可爱的角,无忧无虑地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