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0周年的日子。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不少市民参观《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缅怀先烈、重温抗战胜利的历史。 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
编者按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本报携手市委老干部局精心策划了“我们的1945”专栏。专栏共采访了数十位参加过革命工作或了解抗战历史的老战士、老同志以及他们的后人,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呈现他们记忆深处的烽火岁月。见证者娓娓讲述往事,情真意切,重若千钧,相关报道频频“破圈”,“向老一辈致敬”“不能忘了那些牺牲的人”等感人留言刷屏。
挖掘和保存史料是关乎民族记忆、历史正义的国家工程。从“誓死不当亡国奴”的信念,到参与地雷战地道战奋勇杀敌的细节;从“修好枪送前方”,到把歌曲当作抗日救亡的武器,老战士、老同志以及他们的后人的“回忆录”,本身就是传承抗战记忆不可或缺的珍贵载体。危难之际的毅然抉择,更让伟大抗战精神愈加真实可感。时光匆匆,很多抗战历史见证者年已耄耋,打捞和留存珍贵记忆,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借由新闻专栏,我们进一步收集和保存了史料,热烈的社会反响反映出当代人了解抗战历史的强烈意愿,也承载着全社会对前辈英雄的感佩崇敬。
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改写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更重塑了国人的精神。“中国人就是有骨气、有志气”“我们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80多年过去,老一辈那种强烈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感、使命感依然澎湃如昨,激励着我们自强奋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在新征程上坚定信心、顽强拼搏,把无数先辈为之奋斗牺牲的宏伟事业推向前进,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历史无言,山河为证;传承精神,奋勇前行。“我们的1945”专栏至此告一段落,我们会继续联合各方力量,推出更多生动鲜活的报道,捍卫史实、致敬先辈,与广大读者一起从抗战记忆中不断汲取精神财富,为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