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专为国企设计!i人事推出中大型组织全面绩效管理解决方案

2025-08-15 14:36 日照新闻网

来源标题:专为国企设计!i人事推出中大型组织全面绩效管理解决方案

在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的今天,国企改革正从“立柱架梁”迈向“精耕细作”的深水区。一场静悄悄的变革,正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悄然展开。

2024年,国资委重拳出击,要求全面推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末位淘汰制成为打破“躺平文化”的关键抓手。然而,许多国企在落地过程中却陷入两难:

改不动——考核标准模糊、流程不透明、员工抵触;

不敢改——怕人才流失、怕法律风险、怕人心不稳。

如果“末位淘汰”只是简单粗暴的“裁人工具”,那改革注定难以持续。真正的破局点,在于从“淘汰思维”转向“激活思维”——构建一套战略对齐、公平透明、数字驱动、人性关怀的全面绩效管理体系。

为此,利唐i人事推出国企全面绩效管理解决方案,以数字化为底座,打通目标管理、多维考核、动态激励、发展赋能与柔性退出五大环节,助力国企实现从“破”到“立”的系统性升级。

末位淘汰为何“叫好不叫座”?

长期以来,“铁饭碗”观念根深蒂固,末位淘汰制的引入一方面,它有望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效率,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它也可能遭遇员工的抵触情绪,增加企业管理成本,甚至引发法律风险。此外,末位淘汰制的实施面临多重困难:

标准模糊:绩效考核结果并不等同于不胜任工作。传统的绩效管理依赖人工操作,流程繁琐,数据收集与分析困难,容易产生误差。法律对“不胜任”的界定较为原则性,企业可能陷入举证困境。

制度滞后:末位淘汰制的关键在于考核评价体系,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不明确,调岗调薪缺乏透明度,容易让人质疑是否存在“暗箱操作”。

人才流失:传统的薪酬体系过于依赖职位级别,忽视了员工个人业绩与市场价值。这种制度导致了“大锅饭”现象,技术骨干的流失率高达行业平均值的2.3倍(根据国资委2023年数据)。

员工安置:对于被淘汰的员工,尤其是因年龄或健康原因导致工作能力下降的老员工,国企需要考虑人性化的安置和补偿方案。

“淘汰”之外,更需要“重建”

淘汰不是目的,激活才是关键。真正的破局之道,在于建立一套公平、透明、可持续的全面绩效管理体系,让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同时为每一位员工提供清晰的成长路径与价值回报。

它不应只是“裁员工具”,而应成为:

战略落地的抓手

人才发展的引擎

组织公平的标尺

数字管理的基石

为此,利唐i人事发布国企全面绩效管理解决方案,以“双轮驱动+四大能力”为核心,助力国企实现从“被动淘汰”到“主动激活”的系统性升级。

双轮驱动:薪酬激励 × 绩效管理,缺一不可

成功的国企改革,往往具备一个共同特征:淘汰的“威慑力”与激励的“吸引力”并存。利唐i人事提出“薪酬绩效双轮驱动模型”,通过差异化设计,让改革更有温度、更具实效。

差异化薪酬结构设计

匹配业态特性与市场需求

劳动密集型企业(如零售、物流):采用"基础工资+工龄补贴+计件奖金"三维模型,同时设置工龄津贴等,以平衡短期激励与员工留存,实现人均效能提升。

知识密集领域(如咨询、科技):推行"项目分红+期权池"组合,例如通过 “项目利润分成 + 期权池” 激励技术骨干,突出长期激励。

多元化集团:建立固浮比动态调节机制,市场化程度高的业态可设置更高的浮动比例,以增强激励性。

智能评估周期配置,适应业务节奏

制造业:季度考核与生产周期紧密衔接,确保考核时效性与准确性。

互联网:月度/项目制考核,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提升运营效率。

教育:学年评估结合定性指标,确保教育质量与教学成效。

分层激励体系搭建,激发全员潜能

破解“大锅饭”:用数字标尺重构公平,国企应根据岗位层级和职能类别设计差异化的激励方案

区域/项目动态调节机制,确保公平合理

区域系数:根据区域经济水平如人均 GDP、居民收入水平,确保不同区域间的薪酬合理性。

项目难度系数:针对同一业态的不同项目,根据操作难度设置难度系数。例如,物业企业可根据项目交付年份、管理面积等因素调整绩效工资。

人性化退出,拒绝“一刀切”

推广“柔性淘汰”机制:设立内部人才市场,让末位员工优先参与新项目竞聘;

政府与企业共建“再就业缓冲池”,提供技能培训、创业补贴等过渡支持,减轻社会阵痛。

四大能力,打造“体制兼容型”绩效系统

基于多年服务国企数字化转型经验,利唐i人事提炼出全面绩效管理的四大核心能力,为改革提供系统支撑:

1.战略对齐:从“各自为战”到“目标统一”

问题:末位淘汰制可能导致员工过度关注短期业绩,忽视长期战略目标。

解决方案:利唐i人事通过全面战略管理,确保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长期战略对齐,避免短视行为,引导员工关注可持续发展。

2.全维度考核:从“唯结果论”到“多维评价”

问题:末位淘汰制可能仅关注结果,忽视员工能力和行为。

解决方案:采用全维度考核,综合评价员工的工作成果、能力和态度,避免单一维度评价带来的不公平,提升考核全面性。

3.全流程透明:从“模糊运行”到“阳光可视”

问题:末位淘汰制可能导致管理过程缺乏透明度和公正性。

解决方案:利唐i人事通过全流程管理,确保绩效管理的每个环节透明、公正。员工在绩效周期内可获得及时反馈和改进机会,增强对考核过程的信任。

4.全方位应用:从“恐惧考核”到“拥抱发展”

问题:末位淘汰制可能引发员工对绩效结果应用的恐惧和不满。

解决方案:将绩效结果广泛应用于奖励、复盘和人才管理,不仅用于淘汰,更注重激励和发展,提升员工对绩效管理的接受度。

真正的绩效改革,既要“硬核”也要“温情”。通过数据驱动决策和持续沟通机制,支持双向反馈、定期面谈、改进计划在线跟踪,帮助员工提升而非放弃。

具体实施策略

绩效与发展结合:将绩效管理与员工发展计划深度结合,为绩效不佳的员工提供针对性培训和改进机会,避免“一刀切”式淘汰。

公平透明的流程:借助数字化工具,确保绩效评估标准和流程对所有员工公平、透明,减少争议。

持续沟通:支持双向沟通机制,让员工充分了解绩效评估的目的和过程,消除误解和恐惧。

数据驱动决策:利用数据分析精准识别绩效问题根源(如个人能力、团队协作或外部因素),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员工关怀:在执行末位淘汰时,提供职业规划和心理支持,体现人文关怀,减轻员工心理负担。

淘汰是手段,激活才是目的。当绩效管理不再令人恐惧,而成为成长的阶梯,国企的高质量发展才真正有了根基。

利唐i人事,专注中大型组织数字化转型,服务1000+大型企业,深度沉淀国企、集团及事业单位在绩效改革与人才管理中的关键场景,打造真正“体制兼容、落地可行”的解决方案。

(本文来源:日照新闻网。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对文章事实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或与本网联系。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王大治(QJ0026)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