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股价单日暴涨21%的背后
8月12日,康迪科技(KNDI.US)股价上演强势拉升,盘中涨幅一度突破21.7%,终以1.31美元收盘,创下年内最大单日涨幅。这波行情的直接推手,是公司当日披露的重磅合作:子公司中换电与宁德时代正式签订换电站设备供应合同,双方首个重卡换电站订单已进入实质对接阶段。
历经一年的业绩承压——亏损扩大、净利润同比下滑后,这家曾以"康迪车业"为名的企业,正通过战略转型重塑自身。从"制造出海"到"智造出海",再到如今着力构建的"生态出海",不仅是撕掉传统制造标签的过程,更是向技术驱动型平台跃迁的关键布局。
换电赛道:绑定龙头的千亿级机遇
与宁德时代的深度合作,成为康迪在换电领域实现突破的标志性事件。根据协议,旗下中换电(浙江)科技有限公司将作为宁德时代换电站核心设备供应商,重点投身重卡换电站建设。
这一决策精准踩中两大时代风口:政策层面来看,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对本土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给予高额补贴,换电设备正是重点扶持领域;市场向亦有利好,全球换电市场正以年复合增长率超40%的速度扩张,中金公司研究显示,整个换电产业在2025年合计规模更是有望超2000亿元,而占据全球动力电池40%份额的宁德时代,无疑能为康迪带来稳定订单的支撑。
事实上,康迪在换电技术领域已有十年积累,但商业化进程一直滞后。此次借势宁德时代的渠道网络与品牌影响力,既能快速打开市场缺口,更为未来切入乘用车换电场景埋下伏笔。
智能机器人:垂直场景的精准卡位
在7月备受市场瞩目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康迪的两项机器人领域布局值得关注。
其一,与 "杭州六小龙"之一的云深处科技联手,共同开发高尔夫智能装备及面向北美工业安防巡检的四足机器人;其二,与浙江大学共建联合研究院,聚焦环境感知与运动控制算法研发,加速机器人技术的商业化落地。
康迪的机器人战略呈现鲜明的垂直化特征:一来北美安防市场年规模超百亿美元,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催生了旺盛的智能巡检需求;再者高尔夫智能装备则瞄准高端休闲消费市场,与公司现有高尔夫球车业务形成了天然协同。
全球化进阶:从产品输出到生态构建
在前不久2025 DEMO WORLD大会上,康迪科技董事长董学勤提出"中国智造出海需完成三级跳——制造出海、智造出海、生态出海。"这一判断正通过公司实践逐步落地。
康迪的全球化路径清晰可辨:
供应链上,美国德州工厂已实现高尔夫球车本地化生产,有效规避关税壁垒;与中比新能源(CBAT)合资的美国锂电池工厂,首期电池包组装项目计划2026年投产,以满足《通胀削减法案》的补贴门槛。
渠道端,康迪已成功入驻Lowe's、Costco等北美千余家零售商,叠加成熟的经销商网络,形成多元化布局。
品牌层面,康迪联合Lowe's推出NFL主题高尔夫球车,精准覆盖32支球队的粉丝群体。
对于康迪科技而言,北美市场的战略价值尤为突出——占据全球非公路车市场80%以上份额,2034年预计规模达68亿美元,且电动化渗透率不足20%,仍处于蓝海阶段。
转型阵痛:财务数据折射的现实挑战
尽管战略布局亮眼,康迪科技的财务表现仍显承压。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营收1.28亿美元(同比增长3.2%),净亏损却达5095万美元,主要源于一次性资产减值2413万美元及管理投入激增。
深层来看,业务结构失衡是核心症结:越野车及零部件贡献91%收入,而锂电池、换电等新业务占比不足5%。对比行业——绿通科技(2024年营收8.3亿,净利率17%,主打高端定制)、丰茂股份(借米其林授权抢占海外,海外毛利率40%),以及以性价比抢夺市场的后来者涛涛车业。
康迪科技面临的挑战显而易见:新业务需要持续投入,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却亟待提升。2024年其越野车毛利率虽升至30.8%,但净利率为-53.9%,销售团队效能不足的问题凸显。好在新业务的逐步展开,有望成为弥补短板的突破口。
前景展望:三大壁垒构筑竞争护城河
当前,康迪科技的转型升级已进入攻坚阶段,其核心优势集中在三方面:
技术协同效应显著:换电站的机械控制与机器人运动算法同源,研发资源可高效复用,例如换电机械臂的精度控制技术可直接迁移至安防机器人;
北美渠道的复用价值突出:现有高尔夫球车经销商网络能快速导入换电设备及安防机器人,大幅降低市场开拓成本;
政策红利运用精准:通过美国本地化生产获取补贴,同时依托中国供应链控制成本——电池包工厂电芯初期由中比新能源东南亚基地供应,后期转美国本土生产,实现关税与补贴的最优平衡。
从 "生存" 到 "增长"的跨越,短期取决于宁德时代换电站订单落地进度与美国电池工厂投产情况;长期来看,若换电设备与机器人业务营收占比突破30%,估值逻辑将从传统制造转向智能装备,市盈率中枢有望从当前5倍向行业均值15倍靠拢。
当然,风险亦不容忽视:新业务研发投入可能加剧现金流压力,北美政策补贴存在变动风险,与云深处、宁德时代的合作尚处初期阶段。
样本价值:中概股转型的微观启示
康迪科技的转型尝试,折射出中国制造业出海的范式革新——从廉价代工到技术赋能,从单一产品到场景生态。
其卡位的换电与机器人赛道,兼具政策红利与市场增量,但能否将蓝图转化为可持续盈利,仍需跨越财报上的重重考验。
截至发稿,康迪科技市值仅1.2亿美元,若新业务实现规模化增长,这一被低估的"北美迷你电动车领导者"或将迎来价值重估的契机。
(注:数据来源包括康迪财报、宁德时代公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实录、DEMO WORLD 论坛演讲等)
(本文来源:日照新闻网。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对文章事实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或与本网联系。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