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曾在安吉余村落下关键一笔,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安吉余村考察调研,以充满前瞻性的战略眼光,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原创性、标识性概念。“两山”理念重塑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观念,让我们一同去各地感受绿动跃迁。
一组数据感受
“更绿色的生产力”
绿色生产力,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可持续的生产力。
2024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比“十三五”末下降11.6%。也就是说每产生100元的GDP,所消耗的能源量比“十三五”末减少了11.6%,
能耗下降的同时,另一个指标的水平却提高了——主要资源产出率,也就是消耗煤、石油、钢铁等所产生的GDP比“十三五”末提高了12%。一降一升间,我国用更少的能源资源创造出了更多的社会财富,这就是“更绿色的生产力”带来的变化。
深海架起绿电桥 高原筑稳“储能坝”
多个项目迎关键节点
目前,中国绿色生产力在多条战略通道同步通关,多个项目工程迎来关键节点。
今天,全国首个海陆一体阳江三山岛海上柔直输电工程关键线路——江门段正式开工。
项目建成后,相当于建成了一条“深海电力高速路通道”,每年可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60亿度绿电,覆盖超200万户家庭用电,减排二氧化碳463万吨。
今天,位于云南文山的我国首个大型锂钠混合储能站——宝池储能站充放电量突破1亿度。
这些高原“超级充电宝”自入夏以来,该电站持续保持每天“两充两放”的高频次调用,单日调节电量高达160万千瓦时,相当于26万居民用户一天的用电需求,其中绿电占比高达98%。
全球首个超阶“零碳大楼”预计近期将在山东青岛正式投用。
大楼玻璃幕墙东西南三面安装了光伏玻璃,可以输送绿电。除了光伏发电外,大楼还通过梯次储能电池和新能源电车放电,实现100%绿能替代。
卫星瞰中国防沙治沙奇迹
四大沙地的生态巨变
除了绿色生产力的“通关升级”,荒漠、沙地也有了绿意蔓延的蜕变,一直以来生态环境脆弱,这也是土地生态治理最难啃的“硬骨头”,但如今也正在被科技啃出一片片绿色奇迹,一起通过卫星视角“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