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阅读《狼牙山五壮士》课文。本报记者李如意摄
“五位壮士屹立于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在保定市易县狼牙山英雄纪念广场上,一块石碑上刻着小学语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几位少年正用稚嫩的声音,一字一句朗读这篇课文,声音不大但字字直击内心。80多年前狼牙山五勇士的悲壮故事再一次让人热血沸腾。
向死而生英勇壮烈
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太行山一带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当时,狼牙山周边隐蔽着八路军部队及党政机关干部、地方游击队、周边群众数万人,日军妄图一举消灭。
9月24日拂晓,隆隆炮声震破晨雾。八路军顽强抵抗,半天连续击退敌人9次进攻。趁着夜色茫茫,主力部队成功掩护群众撤出狼牙山。主力撤离后,第1军分区第1团7连6班的5名战士——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主动请缨,担负最后的掩护阻击任务。
25日,天蒙蒙亮。为了不让日军发现部队转移方向,5人故意暴露自己,边打边撤,把敌人引向相反的方向——三面绝壁的棋盘陀顶峰。面对500多个穷凶极恶的日伪军,他们沉着冷静,临危不惧,利用山石地形奋勇阻击,让敌人误以为咬住了八路军主力。日军紧追不舍,被一步一步引向山顶。
棋盘陀峰顶,秋风猎猎。脚下,敌人步步逼近;身后,悬崖深不见底。子弹打光,用石块还击,宁死不屈的5位战士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跃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崖上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持续走访传承精神
“英雄永远不会被忘记,这是易县一笔宝贵的财富。”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馆长李芳就生长在狼牙山脚下的东西水村,李芳把对狼牙山的热爱、对英雄的崇敬化作工作中的不竭动力,这一干就是20多年。
此前公众对马宝玉的生平了解不多,李芳就去蔚县西合营镇寻访,搭三轮车到下元皂村及周边村子了解情况。只要听说有见证过的老人,她就带着纸、笔和录音笔立刻前往。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笔记……就这样,李芳走街串巷,寻访了200多位抗战亲历者,从老兵、老党员、惨案幸存者口中挖掘整理易县相关的抗战史料。这些年来,她还拜访了杨成武将军夫人赵志珍、史进前夫人赵芬、罗浪、房扬达等老前辈和曾在易县地区生活战斗过的将军子女及秘书近百人,搜集并整理了大量重要史料。“我是大山的女儿,一定会把这件事做下去。”这些内容融入工作后,她的讲解内容更具感染力。
李芳介绍,陈列馆每年都会组织开展“小讲解员培训”、红色故事宣讲、研学等主题活动,还会邀请英雄后代来为孩子们讲授公益课,葛振林老英雄的长子葛长生已经70多岁了,至今他还经常来狼牙山,缅怀父辈浴血奋战的经历。
“目前陈列馆正在改造提升,未来将通过大量史料照片、浮雕、VR影像等手段全方位展现五勇士英雄事迹。”李芳表示,陈列馆将发挥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让更多游客在参观中感受信仰之光,汲取奋进力量。
乡村振兴阔步向前
盛夏的狼牙山,游人如织。嶙峋的山崖下,一尊5人青铜雕像静静伫立,鲜红的党旗将他们刚毅的身躯勾勒出永恒的剪影。五勇士的精神激励人们接续奋斗,乡村振兴的号角高亢嘹亮。
东西水村在前往狼牙山景区的公路上,道路两侧霓虹闪烁,尽是农家院的招牌,老乡们热情地招揽游客。
村干部李富经营农家院接近30年,家里兄弟姐妹5人都经营着农家院。2023年李富新建了旅游饭店,可容纳100人就餐,现在自家的宾馆正在翻建,预计今年底完工。李富对记者说,红色旅游为村民带来了经济效益,接待更多游客到狼牙山游览、瞻仰,也代表着对那段历史的缅怀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