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长治武乡:红色遗存串成永不褪色“红飘带”

2025-08-31 05:51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长治武乡:红色遗存串成永不褪色“红飘带”

夏日的长治市武乡县,满目翠绿。这座位于太行山西麓的小城,红色基因深深地根植其中。武乡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八路军故乡”。抗战时期,武乡县只有14万人口,就有9万多人参加各种抗日救亡组织,1.4万多人参军参战,2万多人为国捐躯。在郁郁葱葱的美景中,人们触摸从历史深处“走”出来的红色记忆,感受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红星杨”枝繁叶茂

走进武乡县韩北镇王家峪村,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几个人都合抱不拢的大杨树,枝叶遮天蔽日,主干高大挺拔,历经战火与风雨的洗礼,依然傲立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小心折断一根枝条,断面会呈现一颗清晰的五角星,当地人称之为“红星杨”。

“这棵树是八路军留给我们村的传家宝!”讲解员韩女士介绍说,1937年11月,八路军挺进太行山,创建根据地。在艰苦的抗战岁月里,八路军总部数经转战,先后五次进驻武乡。1939年10月,八路军总部移驻王家峪。“这棵‘红星杨’见证了那段烽火岁月。”韩女士说:“这里山环水绕,峡谷幽深,抗日战争时期朱德、彭德怀、左权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长期生活、战斗。”

一块块鲜亮的文化墙、一件件朴素的革命物件,王家峪村充满了浓厚的红色文化气息。在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旁边,小孩子坐在大人怀里聆听着革命故事,老人们身板硬朗,微笑着欢迎前来旅游的客人。跟随讲解员的步伐,记者依次参观各个院落。韩女士说:“面对装备精良的强敌,光靠摇旗呐喊喊不出胜利,必须靠实实在在的行动。共产党八路军不仅做对了事,更把工作做到了细致入微,才凝聚起抗战的强大合力。”当时武乡县不足14万人,捐献军粮近240万担,妇女们缝制的军鞋超过49万双。这一组组数字,正是人民战争最生动的注脚。

现如今,依托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王家峪开发了手工制作的粗布千层底儿布鞋、棉布老虎、“红星杨”挂坠以及各色小杂粮等手工艺品和特色农产品。王家峪村党支部书记李志文说:“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是王家峪村的责任和本分。”

永远铭记革命先烈

山西武乡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战期间,大大小小的战斗发生过6000多次。牺牲在武乡的八路军烈士有5400多人,加上民兵、游击队员和群众,牺牲者2万余人。

记者一行驱车赶往位于武乡县城10公里处的丰州镇里庄村附近,当年全国闻名的急袭战斗——长乐急袭战在这里发生。

“长乐村战斗纪念碑”几个大字在烈日下尤其醒目。碑座四周,朱德、左权、陈赓、邓小平、刘伯承等的题词分列其上。在位于碑底的碑志上,记录了这段战役的始末。

1938年4月,日军出动兵力3万余人,分九路对晋东南地区进行围攻,妄图在辽县、武乡、榆社一带消灭八路军主力。4月16日,八路军129师主力与115师一部遵照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的命令,在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和徐向前副师长的指挥下,以四个团的兵力追歼敌军,我军以急袭手段将日军压缩在马庄、里庄滩至长乐村一带的河谷地区,截为数段,各个击破,歼敌2200余人,取得了粉碎日军“九路围攻”的决定性胜利。长乐急袭战是粉碎敌人“九路围攻”晋东南决定性的战斗,也是全国闻名的急袭战斗,是八路军在抗战初期打的第一次大规模运动战,也是歼敌最多的一次战斗。

武乡县八路军烈士陵园离长乐村不远,这里安葬着2370名烈士,其中包含无名烈士666名。十多年来,武乡当地持续开展零散烈士遗骸的搜寻迁葬工作,助烈士们忠魂返乡。烈士陵园负责人刘晓维说:“烈士们的线索再少也要找,找不到名字就找家乡,找不到家乡就找他们的战友。我们会一直一直找下去,让我们的后代知道,今天和平繁荣的生活有多么来之不易。”

青山不语,默默见证。离开长乐村时,抬头仰望,一只鸽子驻留在纪念碑顶部,过去的战场如今草木苍翠,一片安宁。和平来之不易,当战火纷飞的年代远去,庄严肃穆的革命旧址、星罗棋布的红色遗迹、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成为我们触摸历史、汲取精神力量的生动坐标。这些红色遗存串联成了一条永不褪色的“红飘带”,沉淀成了一本镌刻着初心使命的教科书。

老区新变振奋人心

时光流转,老区焕新颜让人振奋。2020年底,高铁武乡东站开通,北通太原,南达郑州,武乡到全国各地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推动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武乡段全长104.76公里,途经7个乡镇52个行政村,串联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板山风景区等53处景点,惠及全县近10万人口。这条贯穿太行山腹地的致富路,正成为武乡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劲引擎。

作为八路军曾经的总部所在地,武乡县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近年来,武乡实施“革命文物+”战略,推进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1+4”片区、砖壁旧址“1+9”片区建设,变传统的版面式、游览式为融入式、体验式,让更多红色元素可触摸、能感知,助力老区振兴发展。同时,武乡以太行干部学院、太行少年军校为平台,将长乐战斗纪念遗址、板山工事遗址、李峪王来法纪念馆等革命遗址统合起来,打造红色研学基地,精心准备菜单式教学课程和体验式教学内容,吸引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学生来这里开展研学活动。

风雨沧桑,青山依旧。如今,武乡县融合历史脉络、文化创意、经济转型于一体,红色旅游品牌打响叫亮,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产业转型积蓄成势,太行精神光耀千秋,创新武乡活力迸发,老区人民正奋力谱写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责任编辑:张思宇(QX0007)作者:李如意 颉亚珍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