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以下简称减灾所)了解到,我国首个可无人机部署的“减灾-1”临灾监测预警站正式启用。该临灾监测站的预警信息融入了大陆多灾种预警网,助力提升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多灾种监测预警能力。
据了解,众多山洪、泥石流的形成区位于无人区,这些区域的交通、通讯和维护条件受限,实现临灾监测预警有较大难度。若临灾监测预警站能够通过无人机部署,就可显著降低预警站在无人区的建设难度,提升预警能力。在减灾所牵头研制的可无人机部署的“雨神-1”雨量站已运行良好的基础上,可无人机部署的融合地震仪、摄像头、风力传感器和雨量计的临灾监测预警站就具备了技术和部署可行性。
“减灾-1”临灾监测预警站可通过无人机投放到方圆10米无树木覆盖的区域。落地后,该设备可自主调整姿态,保持雨量计水平,确保地震仪、摄像头、风力传感器和雨量计正常运行。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系统实时分析多类传感器数据,生成高可靠性山洪、泥石流和滑坡预警信息,并通过卫星将预警传送至预警中心,或直接联动“大喇叭”通知周边群众紧急避险。
地震预警与多灾种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减灾所所长王暾博士表示,该成果是在四川省政府防灾减灾救灾“揭榜挂帅”项目支持下取得的。四川山洪泥石流灾害频发,众多山洪、泥石流的形成区位于无人区,经常出现村庄、道路、电力设施被山洪泥石流危及,却未收到预警的情形。例如,2023年6月27日凌晨,汶川县因无人区出现短时强降雨,导致两处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4人遇难、3人失联。另外,电力设施、高速公路经常位于无人区,需要加强临灾监测预警,保障电网安全、交通安全。
王暾还表示,该“揭榜挂帅”项目包括的新一代基于卫星、雷达和雨量站的降雨估测预测技术平台,可以有效提升山洪、泥石流、滑坡的临灾监测、渐进式预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