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2025长江文明论坛在重庆举行

2025-09-21 21:31 工人日报

来源标题:2025长江文明论坛在重庆举行

日前,以“跨越江海、文明互鉴”为主题的2025长江文明论坛在重庆举行,吸引国内外众多著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促大河文化交流互鉴。

会上,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冯时等专家学者围绕长江文明研究分享了他们的真知灼见和前沿学术思想。来自英国、巴西、埃及、巴基斯坦等国的专家学者则分享了他们深耕尼罗河、古代西亚两河流域、亚马孙河、印度河等世界大河文明研究成果。

万里长江,千里重庆,长江在重庆奔腾691公里,流淌着千年的文明密码。53项国家级非遗,707项市级非遗,在巴山渝水间生生不息。除了主论坛外,还同期举办一系列文化研讨交流活动,包括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长江流域非遗交流展示、“从敦煌到大足”专题陈列展等活动,兼具学术深度与文化广度。第八届世界大河歌会别出心裁,将舞台搬至长江游轮,国内外艺术家在移动的山水实景中放歌。

让长江文明真正走进大众生活,就要让长江文化“活”起来,活动以沉浸式体验、数字化手段、艺术化表达,让文明从学术殿堂走向市井街巷,从静态保护变为活态传承。此次长江流域非遗精品展,以非遗为笔,勾勒文明脉络,集中展示长江流域内13省(区、市)100余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包括四川蜀锦、湖南湘绣、江苏苏绣、江西景德镇陶瓷、安徽宣纸制作技艺等;大会发布的“跟着非遗游长江”旅游地图,覆盖了长江流域13省(区、市)的52个非遗与旅游融合点位、10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全面呈现长江文化生态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探索“非遗+旅游”“非遗+消费”新模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重庆市系统梳理长江文化脉络,提炼文化主题28个,遴选文化标识69个;大力推进“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中的“巴蜀文明进程研究”“蜀道考古研究”,实施涪陵小田溪墓群、九龙坡冬笋坝遗址等考古研究项目;修复三峡出土文物2400余件(套),完成15部三峡考古报告的编写出版,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采用“无压容器”技术,实现水下原址保护,被誉为“世界首座非潜水可到达的水下遗址博物馆”。

责任编辑:黄铎作者:李国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