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婶今年七十岁了,人勤快,家里家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加上眼神好,做事就显得利索。别看她是城里下乡知青,干农活也是一把好手。老婶是个热心肠人,邻里乡亲哪家有事,只要能搭把手,她二话不说,不请自到也是常有的事。

2025年7月15日拍摄的琅琊山,远处是滁州城区。新华社
我奶奶去世早,我爷爷却是和老婶一起生活多年的,一直到他去世,我们家都没有因为爷爷的养老送终而产生纠纷,这在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是难得的。
老婶婚后在农村生活了十来年,那时老叔是大队电工,家里又开了一个机米厂,老婶家务,农田、菜地都能忙,所以,他们的生活还是衣食无忧的。老婶生性热情好客,远亲近邻有事无事就上门小聚。她常说:“你们先吃。”自己则忙前忙后。老叔酒量上乘,老婶关键时刻也能端个三五杯捧场,笑语欢声伴酒酣的场面,我是有印象的!
随着下乡知青回城政策的落实,我叔婶进城了,儿子和女儿也转到滁城上小学了。那时候,他们在滁城,一无房子,二无职业。孩子上学,一家四口要生活。时艰日难可想而知。
水泥厂、玻璃厂,老婶都去干过临时工,后来扫马路、捡废品,她什么苦都能吃,脏活累活她不在乎,重体力活她不怕,手搬肩扛拉板车顶个男劳力。别人看到了她湿透脊背的汗水,却看不到她一滴泪水。生活就是这样,你越是用苦力赚钱就越是难。你越是难赚到钱却越是处处要花钱!老婶没有怨言,东挪西借应对急需,咬紧牙支撑着。纵然如此,老婶走亲访友也没见她空着手。亲友上门,她仍然是笑脸相迎热情招待。
那时我在师范上学,到老婶家蹭饭是常有的。记得非常清楚,每次去老婶家吃饭,她总是说:“你们先吃,我不饿!”我们也就先吃了,至于老婶是怎么将就一顿的,谁又在意了呢?哎,那年我已经二十岁了啊,却全然不知道老婶家生活的艰难,回想起来就有缕缕酸楚,却又是入情入心的一幕。写到这,我禁不住涌出热泪……爱,就因为无言无声而无微不至啊!
老婶性情朴直,看不惯的,她就要说;有不公的,她就要去争。也难怪她进城打零工不断地换。在我们家族中,她也是这样,看不下去她就要说。她说话不是点到为止,她要说透,说痛快。为此,有些小辈一时难以接受,她却无妨。下次见面,一如既往。时间久了,次数多了,大家也都能欣然接受她的指教了。
天意随人愿,苦尽甘甜来。后来我弟弟妹妹相继工作了,老婶家的境况渐渐好转,生活也轻松了。现在,老婶早已不必为生计操劳,亲朋上门也没必要再说“你们先吃”了,闲来散步,逛街,打牌。家里的废旧物品也拱手送人了,购物也注重品质了……然而,老婶依然勤劳、大方,依然热心助人,侄孙辈有言行不当者,她依然当面指责。可以说老婶在养育子女、呵护亲情、传承优良家风等方面是功不可没的!
其实,很多像我老婶这样的下乡知青都有过“你们先吃”的经历。五十多年过去了,这个群体中最年轻的也近七十岁了。他们顺应时代的召唤,到基层体验农耕生活,没有给城里人丢脸;他们回城生活,依然不失劳动人民的本色。他们是时代应运而生的知青;是吃苦耐劳的佼佼者;是能用简单的生活诠释大爱无疆的楷模!
(作者系安徽省滁州市宝山学校教师)
我老婶今年七十岁了,人勤快,家里家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加上眼神好,做事就显得利索。别看她是城里下乡知青,干农活也是一把好手。老婶是个热心肠人,邻里乡亲哪家有事,只要能搭把手,她二话不说,不请自到也是常有的事。

2025年7月15日拍摄的琅琊山,远处是滁州城区。新华社
我奶奶去世早,我爷爷却是和老婶一起生活多年的,一直到他去世,我们家都没有因为爷爷的养老送终而产生纠纷,这在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是难得的。
老婶婚后在农村生活了十来年,那时老叔是大队电工,家里又开了一个机米厂,老婶家务,农田、菜地都能忙,所以,他们的生活还是衣食无忧的。老婶生性热情好客,远亲近邻有事无事就上门小聚。她常说:“你们先吃。”自己则忙前忙后。老叔酒量上乘,老婶关键时刻也能端个三五杯捧场,笑语欢声伴酒酣的场面,我是有印象的!
随着下乡知青回城政策的落实,我叔婶进城了,儿子和女儿也转到滁城上小学了。那时候,他们在滁城,一无房子,二无职业。孩子上学,一家四口要生活。时艰日难可想而知。
水泥厂、玻璃厂,老婶都去干过临时工,后来扫马路、捡废品,她什么苦都能吃,脏活累活她不在乎,重体力活她不怕,手搬肩扛拉板车顶个男劳力。别人看到了她湿透脊背的汗水,却看不到她一滴泪水。生活就是这样,你越是用苦力赚钱就越是难。你越是难赚到钱却越是处处要花钱!老婶没有怨言,东挪西借应对急需,咬紧牙支撑着。纵然如此,老婶走亲访友也没见她空着手。亲友上门,她仍然是笑脸相迎热情招待。
那时我在师范上学,到老婶家蹭饭是常有的。记得非常清楚,每次去老婶家吃饭,她总是说:“你们先吃,我不饿!”我们也就先吃了,至于老婶是怎么将就一顿的,谁又在意了呢?哎,那年我已经二十岁了啊,却全然不知道老婶家生活的艰难,回想起来就有缕缕酸楚,却又是入情入心的一幕。写到这,我禁不住涌出热泪……爱,就因为无言无声而无微不至啊!
老婶性情朴直,看不惯的,她就要说;有不公的,她就要去争。也难怪她进城打零工不断地换。在我们家族中,她也是这样,看不下去她就要说。她说话不是点到为止,她要说透,说痛快。为此,有些小辈一时难以接受,她却无妨。下次见面,一如既往。时间久了,次数多了,大家也都能欣然接受她的指教了。
天意随人愿,苦尽甘甜来。后来我弟弟妹妹相继工作了,老婶家的境况渐渐好转,生活也轻松了。现在,老婶早已不必为生计操劳,亲朋上门也没必要再说“你们先吃”了,闲来散步,逛街,打牌。家里的废旧物品也拱手送人了,购物也注重品质了……然而,老婶依然勤劳、大方,依然热心助人,侄孙辈有言行不当者,她依然当面指责。可以说老婶在养育子女、呵护亲情、传承优良家风等方面是功不可没的!
其实,很多像我老婶这样的下乡知青都有过“你们先吃”的经历。五十多年过去了,这个群体中最年轻的也近七十岁了。他们顺应时代的召唤,到基层体验农耕生活,没有给城里人丢脸;他们回城生活,依然不失劳动人民的本色。他们是时代应运而生的知青;是吃苦耐劳的佼佼者;是能用简单的生活诠释大爱无疆的楷模!
(作者系安徽省滁州市宝山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