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从代工到领跑:王尔虹如何用“铁三角”重构中国制造的竞争力?

2025-09-30 11:18 日照新闻网

来源标题:从代工到领跑:王尔虹如何用“铁三角”重构中国制造的竞争力?

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强调要推进传统产业深度绿色转型,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实施,积极应用先进装备和工艺,加快重点行业绿色改造升级。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制造业转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方向。

制造业是一个庞大且多元的产业集合,涵盖了从基础原材料生产到高端成品制造的众多环节。钢铁行业作为制造业的基础性产业,处于产业链的关键位置,它上承铁矿石、煤炭等原材料开采与供应,下接机械制造、汽车、建筑等众多终端应用行业。而在钢铁行业内部,工业特种钢材料领域又因其独特的性能要求和广泛的高端应用场景,成为钢铁行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方向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为此,传统制造业企业尤其是工业特种钢领域如何通过技术创新、资源整合和效率提升实现转型升级,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将目光投向了国内某头部专业生产不锈钢无缝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战略官-王尔虹女士。作为工业特种钢材料领域的全球战略管理专家,王尔虹凭借其卓越的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为该钢业集团的转型升级开辟了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她提出的“技术-资源-效率”战略转型目标,形成了传统制造业战略转型的“铁三角”方法论,成功引领集团公司从传统制造业向全球高端工业材料供应商升级。

在记者的采访中,她强调,技术突破为资源整合提供了价值支撑,资源保障为技术研发奠定了物质基础,效率提升则放大了技术和资源优势,三者形成了一个自增强的良性循环。这一方法论通过系统性的战略组合,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构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研发驱动+高端创新”模式,推动技术升级

时间回拨至2008年,国内不锈钢无缝管市场已陷入竞争红海。彼时,传统企业多以劳动密集型模式为主,产品技术门槛低、同质化严重,虽产量庞大,但整体质量薄弱,缺乏国际竞争力。尤其在核电、石化、能源等高端领域,关键材料长期依赖进口,国内市场被国际巨头垄断。  初入钢业集团公司的王尔虹敏锐预见到:未来十年,市场竞争的核心将转向技术领域。面对行业困境,她果断推动公司向技术驱动型转型,将战略重心聚焦于高合金特殊环境用钢的研发突破。通过持续增加研发投入、组建跨国研发团队,公司先后攻克S31803/S32205双相不锈钢无缝管、317L超低碳高钼奥氏体钢、310S高铬镍耐热钢、347H铌稳定化耐热钢等核心技术。

尤其在能源领域,自主研发的347奥氏体不锈钢产品,以关键性能指标行业领先、综合成本较国际产品降低30%的优势,成功打破国际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并推动石油化工、电力等行业对高性能材料的规模化应用。这一突破标志着中国特种钢管制造从跟跑向领跑转型的关键跨越。

为支撑技术落地,王尔虹带领团队构建智能化生产体系与全流程质量控制系统,在生产环节采用半自动加全自动混合模式,引入数字化光亮退火炉系统,实现工艺参数闭环精准控制,热效率显著提升,产品光洁度达国际先进水平;在检测环节配备高精度光谱仪、金相系统等设备,建立在线探伤和离线复检双轨制检测体系,并实施全员生产维护制度,通过数字化手段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这些创新使产品不良率远低于行业平均,吨钢成本大幅下降,在核电管材等关键领域实现零缺陷交付,产品寿命显著提升。王尔虹更主导制定多项企业标准,其中部分升格为行业标准,系统性解决了传统生产模式下的成本与质量问题,推动中国不锈钢无缝管制造技术整体进步。

如今,公司的新型双相不锈钢无缝管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法国BV公司ASTM/ASME、CE(PED)、德国TüV、英国LLODYS等国际权威认证,被多个国际机构评为推荐产品及高质量科技产品。公司荣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产品覆盖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核心客户,畅销全国并出口海外,应用于众多重点工程,成为全球高端不锈钢无缝管市场的标杆企业。

“垂直整合+资源战略协同”模式,构建“资源-制造”全产业链闭环

2013年,王尔虹敏锐洞察到:随着高端管材产能扩张,镍矿资源将成为制约钢业集团公司发展的核心瓶颈。“中国镍矿储量不足全球3%,80%依赖进口,国际镍价波动剧烈、运输周期长且成本高,传统分散采购模式导致供应链脆弱、生产成本不可控。”作为首席战略官,她主导制定了资源-制造一体化战略,核心逻辑是通过垂直整合实现资源锁定与供应链优化,构建从镍矿开采到高端材料制造的全链条闭环。  在商务部批准下,集团公司于2013年与印尼政府合资推进三个项目:两座矿山与一家镍合金工厂,实现镍矿自控率超70%,彻底打破对分散采购的依赖。冶炼环节采用分阶段技术升级:一期项目引入国内顶尖镍铁冶炼炉型与节能竖窑烧结工艺,降低基础成本;二期项目升级至行业领先的RKEF工艺,实现规模效益。通过资源自控与智能冶炼技术融合,产品纯度提升15%,单位能耗下降20%,形成“高性价比+低碳”双竞争优势。王尔虹带领公司构建了“印尼红土镍矿开采→镍铁冶炼(一期竖窑/二期RKEF)→高端不锈钢无缝管制造”的垂直产业链。这一模式不仅规避了2014年印尼镍矿出口禁令导致的国际镍价暴涨风险,更凭借原材料成本、运输距离、电力价格等综合优势,使产品成本较同行降低25%以上。全链条闭环显著提升了中国不锈钢无缝管产业的国际议价权,同时通过效率提升惠及下游厂商与终端消费者,重塑了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王尔虹的资源-制造一体化战略,本质是将资源约束转化为竞争优势:通过垂直整合降低外部风险,以技术升级优化成本结构,最终实现从“原材料依赖”到“产业主导者”的跨越。这一实践证明,传统制造业的全球化竞争,已从单一产品或技术维度,延伸至全产业链资源掌控与价值重构的深度博弈。

“智能化+精益化”双轮驱动模式,打造“未来工厂”标杆

在解决原材料问题后,王尔虹又敏锐的发现相关基础技术的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AI视觉检测、数字孪生等技术达到工业级应用水平,工业IoT设备价格大幅下降,加上5G、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普及,为智能化改造创造了条件,于2018年提出了“未来工厂”设想,2023年实现工厂落地,该设想比同行业普遍转型早了3-5年,前瞻性布局为企业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头部的地位。

回忆2018年在松阳筹建新厂时,王尔虹强调,传统不锈钢无缝管企业普遍面临四大难题:生产效率低下、能耗与排放居高不下、质量波动大、人工依赖度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市场的竞争力。

于是,在她的推动下,公司“未来工厂”以“数据闭环”为核心,将数字化与人工智能技术开始贯穿制造全链条。比如通过智能制造系统全流程数据采集,动态排产优化;虚拟工艺仿真对冷轧过程进行力学模拟,预测壁厚偏差;深度学习+高分辨率工业相机识别划痕、凹坑等缺陷,用智能质检代替传统探伤等等。

这些创新变革带来显著效益,项目达产后,年亩均税收突破26万元,人工干预率降低50%,交付周期缩短35%。”王尔虹透露,公司“未来工厂”的数字化生产标准被纳入国家标准修订草案。该案例为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推动行业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推动行业向柔性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跨越式发展。

钢业集团公司近二十载的跨越式发展,生动诠释了王尔虹“技术攻坚-资源掌控-系统重构”的创新方法论:以核心技术突破打破国际垄断,以垂直整合掌控产业命脉,以数字孪生、AI质检等前沿技术重构制造范式。这一战略路径不仅推动企业从红海竞争中突围,更完成了从传统制造商向全球高端工业材料领导者的蜕变。在制造业价值链重构的当下,公司的实践为行业提供了关键启示—唯有将技术创新作为破局利刃、资源整合视为战略根基、系统效率转化为竞争壁垒,方能在全球产业变革中持续领航。(王文芳)

(本文来源:日照新闻网。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对文章事实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或与本网联系。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马剑(QZ0014)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