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以创新精神铸就百卅荣光

2025-10-03 00:16 新华网

来源标题: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以创新精神铸就百卅荣光

这是10月2日拍摄的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求实会堂一景。当日,天津大学(北洋大学)建校13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北洋园校区求实会堂举办,海内外校友、各界来宾欢聚一堂,共同回望百卅历程。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新华社天津10月2日电 题: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以创新精神铸就百卅荣光

1日晚,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夜空璀璨。2000架无人机腾空而起,伴随音乐节奏,在夜幕中变幻出五星红旗、长城、北洋纪念亭等图案,庆祝新中国华诞的同时,迎接10月2日——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的130岁生日。

自1895年始建至今,天津大学见证了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的时代变迁,亲历了社会文明与科技发展的巨大进步,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天津大学最年轻的学院——今年新成立的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学院,不久前传来喜讯:该校科研团队在全球率先实现大尺度人类DNA的精准合成组装与跨物种递送,成果在《自然-方法》刊发。

在实验室的超净工作台前,博士生勇彤升像一位“微雕大师”。他手持移液器,将基因片段等“零部件”精巧组合,进行生物工程化改造。这些精微的操作,背后连接的是生物、医药、农业、能源与环保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

“我们已走进科研的‘无人区’。在这里,我们攻坚克难,率先产出成果,做开拓者。”该学科带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元英进语气中充满自豪。他的成果曾入选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创新,是这座学府鲜亮的底色。”元英进说。

10月2日,天津大学校友在北洋园校区留影。当日,天津大学(北洋大学)建校13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北洋园校区求实会堂举办,海内外校友、各界来宾欢聚一堂,共同回望百卅历程。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1895年,甲午战败,民族危殆。盛宣怀上奏:“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以设立学堂为先。”清光绪皇帝御笔朱批,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堂诞生了,成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

初创时期,创校人盛宣怀按学门分科进行教学的方式,首次将现代知识纳入中国大学的教学体系中,用现代大学的方式方法教学,培养强国急需的人才。

新的教育内容、新的培养方式、新的价值取向,让北洋大学堂开启并引领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在中华图强之路上不断求索。

百卅年间,从北洋大学堂到北洋大学再到天津大学,这所巍巍学府几易其名,却始终秉持创新精神,创造出许多“第一”:建立“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率先开展高等工程教育实践;第一张彩色胶片、第一架公路铁路两用桥、中国第一台计算尺刻线机……这些突破,见证着一代代师生“敢”的气魄、“新”的追求。

创新,在当代得到愈发炽热的传承。

不久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一枚卫星划破夜空。这是云遥宇航公司今年发射的第四颗星。

乘着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东风,2019年,在天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李峰辉做出一个勇敢的决定——创业。他成立了一家集气象卫星载荷研发、气象数据采集、气象应用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云遥宇航,立志建设中国人自己的全球气象网。

从一颗星到第47颗星,企业以平均每月一星的速度向90颗高时间分辨率的气象卫星组成的目标迈进。如今,卫星每天生产的超万条大气廓线数据,已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服务于天气预报、航海、航空等多领域。

像云遥宇航一样的“潜力股”在天津大学天开科技园并不鲜见。这里已有110家入驻企业,其中9家企业获得股权投资,总金额超过1.6亿元。未来五年,这里还将汇聚超1万名大学毕业生创业。

仰望星空的探索令人振奋,潜入深海奥秘的创新则需要非凡勇气。“海燕”水下滑翔机,正如其名,是深海中的“勇闯者”。作为中国新型无人无缆水下自主航行器,它可以实现海洋水文、环境声场等多要素观测,具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

创造下潜深度10619米的世界纪录,实现最长连续运行超330天,最远连续航行超7600公里……这支团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创造众多“第一”,让国之重器巡弋深海。

天津大学“海燕”研发团队成员、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杨绍琼说:“‘海燕’的作业范围可扩展应用到几乎整个海洋区域。我们将配合其他深海装备,共同服务国家战略任务。”

今年以来,天津大学科研人员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科学》上连续发表重要成果,在超分子化学、能源电化学及绿色催化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从精巧的纳米多面体到高能的锂金属电池,再到创新提出“原子抽提”策略,将贵金属铂的催化利用率推向近乎百分之百的极限,天大技术已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命脉。

这是10月2日拍摄的天津大学(北洋大学)建校13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当日,天津大学(北洋大学)建校13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北洋园校区求实会堂举办,海内外校友、各界来宾欢聚一堂,共同回望百卅历程。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截至目前,天津大学有15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前百分之一,5个学科进入前千分之一,工程、化学两大领域跻身前万分之一的顶尖位次。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柴立元在2日举办的建校13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说,我们不仅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探索者,更是国家改革发展的建设者。天津大学将奋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张思宇(QX0007)作者:宋瑞 张建新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