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拉萨10月4日电 9月下旬,西藏绿色电力首次跨区域输送至上海,首笔沪藏跨区域绿电外送交易顺利落地。此次交易电量为785万千瓦时,预计可帮助上海减少2.41万吨标准煤消耗,减排二氧化碳6.01万吨。
从雪域高原跨越山河到达上海,绿电外送得益于西藏加速推进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特别是新能源发展蹄疾步稳,电源和电网及时配套跟进。
“十四五”以来,西藏大力发展水电、光伏、风力发电,有效缓解冬春季节缺电状况,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得到快速释放。截至2024年底,西藏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已形成以新能源为主导的清洁能源体系。
今年7月11日,位于金沙江上游的巴塘水电站第3台机组通过72小时试运行,正式并网发电,实现全容量投产发电。
巴塘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和西藏自治区芒康县交界的金沙江干流上,是国家“十四五”重点建设的金沙江上游清洁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金上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支撑调峰电源。电站总装机容量75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33.75亿千瓦时,可满足175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今年3月,西藏已建最大光储发电站——华能加娃一期光储电站并网发电。这一光储电站位于山南市曲松县加娃村,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装机规模25万千瓦,配套50兆瓦/200兆瓦时储能系统。项目储能系统可存储白天多余的电能,在夜间连续4小时输出20万千瓦时电量。
华电曲松堆随风电项目。(受访单位供图)
10月1日,随着1号风机叶片缓缓转动,位于山南市曲松县堆随乡的华电曲松堆随风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这是西藏2024年明确的保障性风电储能项目中首个发电项目,也是中国华电在西藏首个投产发电的风电项目。
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藏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华电曲松堆随风电项目总装机40兆瓦,安装8台5兆瓦风电机组,并同步配套建设8兆瓦/32兆瓦时构网型储能系统。项目投产后每年输送的清洁能源可满足约4.5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44万吨。
在西藏东部的昌都市邦达草原,20架银白色的风车迎风旋转,一组95米长的叶片每转动一圈,就能发出9.5度电。这是八宿100兆瓦风电项目,平均海拔5050米,于2024年10月底并网发电,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目标。
这座年发电量达2.23亿千瓦时的风电场,可满足约23万人全年生活用电。其产生的电能并入昌都片区电网,保供当地电力需求。
“十四五”期间,西藏积极推进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和高海拔风电建设,有序推进“新能源+储能”试点示范,装机容量突飞猛进。与此同时,电网不断向更加偏远和艰苦地区延伸覆盖,迈入了以500千伏为主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超高压统一电网新时期。
西藏装机容量最大的独立构网型储能项目——西藏开投色尼区达嘎普独立构网型储能电站。新华社记者刘洪明 摄
“过去全县就靠两个小型水电站供电,经常停电,我们酒店烧柴油发电,负荷太小,带不动电暖器,客人经常盖三层棉被御寒。而且柴油发电费用是正常电费的3倍多。”西藏日喀则市萨嘎县一家酒店的经理达娃说,“现在每个房间都装了空调,住宿条件大为改善。”
2020年12月,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阿里联网工程建成投运,实现了建设西藏统一电网以及大电网对全区74个县(区、市)与主要乡镇全覆盖的目标。西藏供电可靠率达到99.6%。2024年西藏人均电力消费4404.8千瓦时,比2012年增长162.89%。
2024年12月,西藏拉萨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把超高压电网网架延伸至用电负荷中心,推动了环拉萨500千伏主网架构建。
今年9月28日,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今后通过这条“电力天路”冬季送电入藏的电量可达到全西藏用电量的35%,有效解决西藏冬季枯水期缺电的问题。
随着青藏联网、川藏联网、藏中联网、阿里联网4条“电力天路”先后建成,以及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西藏电力消费和经济发展愈加活跃。数据显示,2025年1至7月,西藏全社会用电量97.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33%,增速位居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