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4日电 2025年国庆档电影市场热闹非凡,多部新片上映,满足了观众多元观影需求。其中,《浪浪人生》跻身档期新片票房榜前三,《毕正明的证明》口碑持续发酵,《震耳欲聋》点映阶段热度不断提升……现实题材影片表现亮眼,赢得市场青睐。
国庆档现实题材电影有哪些特点?何以备受关注?
扎根火热生活,探讨社会议题——
《毕正明的证明》罕见聚焦反扒主题,展现了自幼怀揣从警梦的毕正明与盗贼团伙斗智斗勇的历程;《震耳欲聋》部分取材自CODA(聋人父母的健听子女)律师张琪的真实从业经历,讲述了主人公为聋人群体提供法律服务的故事……
纵观今年国庆档,多部影片聚焦鲜有人涉及的领域,持续拓展现实题材的表达空间,让观众看到该类作品的更多可能。
现实生活为电影创作提供丰厚养料。为了真实呈现聋人群体的生活状态,《震耳欲聋》主创团队前往律所采风,深入法院、聋人家庭和工作场所调研。
“我们希望讲述一个立足现实、具有社会意义的故事。聋人反诈题材不仅具有戏剧张力,更能让观众看到CODA律师这一特殊职业的使命。”该片导演万力说。
《震耳欲聋》海报。(片方供图)
业界人士认为,电影创作要从现实生活沃土中充分汲取灵感,同时要考虑如何平衡艺术表达与社会责任,如何在真实呈现时避免过度渲染,如何在深刻批判中传递温暖与希望。
贴近人民群众,塑造鲜活人物——
《浪浪人生》取材自蔡崇达散文集《皮囊》,讲述了海边小镇上一家人笑对人生风浪的故事。通透豁达的阿太,落魄又倔强的父亲,叛逆的儿子,坚强的母亲,果敢的姐姐……团队力图用镜头语言还原原著里有血有肉的一家人。
“主角每个人都有一部人物小传,有的是来源于真实人物的经历。人物背景的补充能帮助演员更好理解角色,丰富表演层次。”该片导演马林透露。
《浪浪人生》剧照。(片方供图)
“多部影片扎实创作,主要人物立得住、传得开。”影评人藤井树认为,《浪浪人生》拍出了一个中国家庭的群像,每个人都有高光时刻和不尽如人意处;《震耳欲聋》展现了律师如何在现实困境中坚守公平和正义的底线,深入探寻了人性幽微处。
近年来,不少国产电影注重微观叙事,从小切口折射大时代。如《长安的荔枝》《年会不能停!》等瞄准生活中的小人物,《独一无二》《不说话的爱》等聚焦社会特殊群体,传递人文关怀。今年国庆档延续这一态势,通过平凡人物刻画展现人性光芒,令观众收获感动。
探索类型片创作,增强叙事能力——
不少电影将现实题材与类型片创作方式结合,以独特的视听语言、叙事手法增强电影的观赏性。
《浪浪人生》中主角们各出奇招化解生活难题,制造出一个个笑点。影片用黑色幽默的方式解构矛盾,用喜剧片专属的欢笑和温情打动人心。
《毕正明的证明》以凌厉的剪辑风格和高效的摄影调度,彰显了犯罪片的叙事能力和视听表达水平。“影片讲述20世纪末的反扒故事,既有江湖气,又有动作片的爽感,兼具了现实性和可看性。”藤井树说。
《毕正明的证明》海报。(片方供图)
“家庭群像戏笑中带泪又治愈人心”“影片年代感很强,展现了绿皮火车上的江湖百态和人情冷暖”……互联网上,观众一字一句抒发自己的观影感受。
相较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影片,现实题材类型片更容易提供情绪价值和情感抚慰,从而引发观众更多讨论。
“在创作技巧上,我们依然强调要掌握类型片叙事能力。”导演、编剧董润年认为,创作者要重视类型片叙事的学习和实践,在此基础上用全新的视听语言和叙事结构把故事讲出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