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文脉·画意中国|望月思故里,古今共此时

2025-10-06 11:38 新华网

来源标题:文脉·画意中国|望月思故里,古今共此时

900多年前的中秋夜,苏轼借月抒怀,挥毫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名篇,把思亲的惆怅与豁达的哲思一并托付清辉。中秋的一轮明月,承载着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苏轼曾踏足四川乐山凌云山,如今,为纪念他而设立的东坡楼依山而建。这里虽不是苏轼的故居,却是蜀地百姓为他立起的“心之居所”。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汇流处,乐山大佛眼眸低垂,似在凝望人间团圆。川江号子忽远忽近,像从宋时传来,把“中秋”二字唱成一条悠长的文化河道,让每一颗漂泊的心都能溯流而归。

不知那位千古文豪,是否也曾与我们看见过同样的风景?古人与今人,在同一轮明月里相互致意:苏轼对月挥毫,我们旅行拍照。变的是思念的形式,不变的是对团圆的期许。

此刻,无论你身在家乡,抑或天涯海角,中秋自古便是我们共有的情怀。

责任编辑:陈丽艳(QX0006)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