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公明坐骑黑虎“化身”的“墨纹”系列钥匙扣、冰箱贴;镶嵌戏曲小生巾昆曲元素的玉石手链;10余种香料混合制作的和香挂坠……始建于清康熙六年,最初为浙江银号商人集资修建的赵公明祠堂,后逐渐演变为戏楼的正乙祠戏楼的文创产品首次在第九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亮相,尽显传统与时尚的结合与碰撞。
9月29日至10月5日,第九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在北京园博园举办,7天时间里,从阳光剧场到忆江南,从晋中园到明天剧场,每个舞台前都坐满了观众。昆曲、秦腔、河北梆子……听到精彩处,满场喝彩声此起彼伏,掌声如潮。
除了听戏,银杏大道上的“戏精吉市”也是引人驻足,戏曲文创产品让人爱不释手。A61“北昆文创”互动体验区上具有“中国戏楼活化石”之称的正乙祠戏楼的特色文创更是雅韵十足。朱砂材质的吊坠、挂件、手机链;贝壳、玛瑙、水晶材质的首饰和耳环等饰品;点缀小生巾昆曲元素的特色手链……10余个品类近百种文创产品精巧做工诠释传统工艺,让人流连忘返。其中,“墨纹”系列钥匙扣、冰箱贴和特色手链最吸引女孩子们的青睐;由北京市非遗传承人孙亮特别制作的和香挂坠佩戴胸前立马便有淡淡香气让人心旷神怡。
据了解,和香制作技艺是我国传统香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源于与中国传统医学为一体的传统技艺。和香制作技艺,取材于中草药和天然香草,师承古法,通过炮制、配伍与合和,经过30多道传统工序,制作成盘香、线香、香珠、香包等系列香产品,俗称“和香”。这一传统技艺跟正乙祠戏楼真是相得益彰。
园博园的活动虽已结束,但正乙祠戏楼却时刻等待着您推开红漆大门、踏进小院,聆听感受那“一梦六百年未醒”和“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本文来源:日照新闻网。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对文章事实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或与本网联系。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