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她”力量丨“天空女孩”的多样人生

2025-10-11 10:35 新华网

来源标题:“她”力量丨“天空女孩”的多样人生

10月7日,能卡曼(左)在工作室向游客介绍自然教育中收集回来的花和种子。 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我是一个很幸运的女性,这份幸运不单是家人和朋友一路给我的支持和鼓励,更重要的是我找到了自己的热爱!”谈起自己的经历,能卡曼想到了“幸运”这个词。

今年40岁的能卡曼来自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硗碛藏族乡,是一名嘉绒藏族妇女,在藏语里,她的名字意为“天空女孩”。

2007年,能卡曼和丈夫阿泰在家里经营起藏家乐,并在朋友的介绍下,开始从事自然教育,带领前来参与研学的孩子们走进牧场,在大自然中徒步、观鸟,把沿途捡到的植物做成标本。

2014年,能卡曼开始了自己的摄影之路,拍摄当地群众徒手扳倒牦牛、剪牦牛毛等等,用相机记录下家乡的生活和文化。也正是在记录的过程中,能卡曼发现随着社会发展,曾是当地妇女必备技能的牦牛毛纺织技艺和硗碛花腰带编织技艺正逐渐面临无人愿做的情况,于是她决心保护并传承这些技能。

2016年,她创立能卡曼纺织手作工作室,利用传统技艺,结合创新设计,制作背包、围巾、腰带等手工艺品,并参加集市、开展线上销售。随着订单变多,能卡曼把订单分享给村里的妇女,大家在农闲时也多了一份收入。目前已有50余名妇女在能卡曼的带动下实现灵活就业,人均年收入3千至3万元不等。

如今,能卡曼已是“硗碛花腰带编织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她的工作室也被评为四川省优秀非遗工坊,吸引不少学校和手工艺爱好者前来探访体验。藏家乐里,能卡曼创立的文化空间已初具雏形,欢迎更多朋友的到来。

10月8日,能卡曼和丈夫阿泰在自家门前留影。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4月1日,能卡曼(左)在村民家中教授编织技艺。新华社发(朱涛 摄)

10月8日,能卡曼(右)和在硗碛藏族乡进行调研的研究生卢俊糖装饰即将完工的文化空间。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10月7日,能卡曼在工作室演示牦牛毛编织。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10月8日,能卡曼(右)给在硗碛藏族乡进行调研的研究生卢俊糖展示她拍摄的当地群众剪牦牛毛的视频。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10月8日,能卡曼(右)在四川雅安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夹金山村的田地里拍摄视频素材。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10月7日,能卡曼(左)在工作室为游客介绍牦牛毛纺织技艺流程。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10月8日拍摄的能卡曼家经营的藏家乐。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10月8日,能卡曼在藏家乐为游客准备午餐。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10月8日,能卡曼(右)与游客在藏家乐里喝茶休息。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10月7日,能卡曼(左)在工作室里为游客介绍硗碛花腰带编织技艺。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10月7日,能卡曼(左)在工作室带领游客体验牦牛毛纺织技艺流程中的捻线。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责任编辑:陈丽艳(QX0006)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