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30余件馆藏珍贵文物结合视障人士认知特点进行了无障碍增效设计,图为视障人士通过触摸画册,了解皇家服饰细节。
视障人士通过触摸和语音感知无障碍版《触摸故宫珍宝》《触摸〈清明上河图〉》,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价值。本报记者潘之望摄
本报讯(记者 )今年10月15日是第42个国际盲人节。昨天,包括《触摸故宫珍宝》《触摸〈清明上河图〉》和盲文版《无障碍中国地图》《无障碍世界地图》在内的触摸系列出版物与视障读者见面。今后,视障朋友也可以通过触摸画册来感受北宋汴河的两岸风光和市井图画,欣赏国家宝藏,并像其他人一样“看”地图。
我国有1732万视障人士。自202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实施以来,各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积极创造条件,为视障人士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文献信息、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服务,各出版机构也纷纷加入无障碍格式版本图书、图册的出版发行行列,满足视障人士的学习需求。
此次的无障碍版《触摸故宫珍宝》《触摸〈清明上河图〉》,由故宫博物院与中国残联携手出版。中国盲文图书馆馆长朱兵介绍,在《触摸故宫珍宝》这部书里,编者从故宫百余件藏品中遴选10类30余件作品,包括玉器、瓷器、漆器、服饰、书画作品、书法作品等。
“在忠实还原故宫30余件馆藏珍贵文物原貌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凹凸点线等设计,进行艺术化的无障碍处理,让视障朋友能够用摸读的方式感受文物作品的轮廓和细节,帮助他们亲近、欣赏国家宝藏。”朱兵说。而《触摸〈清明上河图〉》则是对清明上河图原貌呈现,视障朋友可以在触摸中感受汴河两岸的市井烟火与繁华盛景。
同时面世的还有《无障碍中国地图》和《无障碍世界地图》。“中国的疆域版图形似一只昂首挺立、振翅欲飞的雄鸡,这是大家对中国地形最形象的认知,但这一比喻对于视障者来说只是一个抽象概念。”中国盲文出版社副总编辑包国红直言,此次出版的无障碍地图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凸起符号配合盲文,视障者通过触摸地图上凸起的线状、点状和面状纹理符号,可以感知到中国及世界各地区的轮廓、位置关系等,亲手“触摸”中国、“丈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