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国考启动报名 报考年龄放宽至38岁

2025-10-15 01:02 新京报

来源标题:国考启动报名 报考年龄放宽至38岁

10月14日,记者从国家公务员局获悉,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名即将开始,共计划招录3.81万人。与往年不同,本次国考首次放宽了35岁的年龄限制,明确年龄要求为——年龄一般为18周岁以上、38周岁以下(1986年10月至2007年10月期间出生)。

年龄要求

报考年龄一般为18岁以上、38岁以下

按照本次国考的招录工作要求,本次国考共计划招录3.81万人。考生可于10月15日8:00至10月24日18:00期间登录“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http://bm.scs.gov.cn/kl2026)进行网上报名,公共科目笔试将于11月30日在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部分城市同时举行。

对于本次国考报考条件,国家公务员局明确,年龄一般为18周岁以上、38周岁以下(1986年10月至2007年10月期间出生),对于2026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放宽到43周岁以下(1981年10月以后出生)。

国家公务员局对年龄要求的调整也作了解释。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有关政策要求,对公务员招录年龄条件作了适当放宽调整。

在放宽招录条件的同时,国家公务员局也明确,继续做好招录高校毕业生工作,中央机关直属的市(地)级及以下机构主要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设置约2.6万个计划,服务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充实基层公务员队伍,有2.8万余个计划补充到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3000余个计划定向招录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和在军队服役5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对艰苦边远地区基层职位继续给予一定倾斜政策。

招录安排

中央机关主要招录有基层工作经历人员

根据本次国考招录的工作安排,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主要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主要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

国家公务员局在公告中明确对基层工作经历作了界定。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在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党政机关,村(社区)党组织或者村(居)委会,以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工作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不在此列)。

在军队团和相当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退役士兵在军队服现役的经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报考中央机关的,曾在市(地、州、盟)直属机关工作的经历,也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直辖市区(县)机关工作经历视同为基层工作经历。基层工作经历计算截止时间为2025年10月。

倾斜政策

艰苦边远地区可单独划定笔试分数线

本次国考继续实施对相关职位报考的倾斜政策。根据国家公务员局的要求,地处艰苦边远地区的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根据《关于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可以采取调整学历、专业、工作年限和经历条件以及单独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等措施,适当降低进入门槛。

对于通过降低进入门槛等倾斜政策录用的人员,应当在所报考市(地、州、盟)辖区内的艰苦边远县乡机关最低服务5年(含试用期);未满5年的,不得交流(含公开遴选)到本市(地、州、盟)内的上级机关和非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也不得交流(含公开遴选)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其他市(地、州、盟)和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机关(包括其中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

公告还明确,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高校毕业生、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报考。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人员、被开除公职的人员、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考。

本次国考突出政治标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公务员招录全过程各方面。考试环节突出公务员政治属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继续单独设置“政治理论”部分,重点测查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环节全面了解考生的德、能、勤、绩、廉,重点了解政治素质、道德品行、遵纪守法等方面情况。

解读1

高学历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机会增多

中公教育总部研究院专家李茜表示,这一政策调整扩大了报考人员的年龄范围,为更多有经验的社会人士和高学历人才提供了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机会。

在粉笔公考笔试教研教学总负责人赵晓曦看来,放宽年龄限制是2026年国考最显著的变化。该调整呼应退休年龄延迟趋势,激活了36至38岁在职人群的报考意愿,为其增加就业选择;但此类考生需应对备考时间碎片化、基础知识梳理任务紧、周期短等挑战,需结合自身水平规划复习节奏。

记者注意到,从今年10月起,新一轮公务员招录工作进入公告发布高峰期,同时多省份事业单位联考也将开启。“放宽年龄限制”在各地的招考公告中已有显现。

据记者不完全梳理,此前,上海、江苏、四川等地已经放宽了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年龄限制。其中,上海市2025年度考试录用执法类公务员报考年龄条件显示,在18周岁以上,38周岁以下(1986年8月至2007年8月期间出生)。

对于以往对年龄限制比较严格的特殊岗位,2026年国考也显示了“松动”迹象。在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中,明确规定,省级及以上公安机关、监狱、强制隔离戒毒管理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年龄条件,一般为18周岁以上、38周岁以下(1986年10月至2007年10月期间出生),对于2026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放宽到43周岁以下(1981年10月以后出生)。

不过,需要提醒报考者的是,对于市(地)级及以下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公安特警职位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监狱、强制隔离戒毒所一线干警职位,报考者的年龄与2025年要求一样。

解读2

国考招录岗位继续向基层公务员倾斜

2026年国考公告显示,今年共计划招录3.81万人。记者注意到,这也是近年来国考招录规模首次出现小幅下降。同时,在招录人数略下降的背景下,本次国考招录的重点依然向基层倾斜。

记者了解到,2026年国考继续充实基层公务员队伍,有2.8万余个计划补充到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相比于2025年的2.7万个计划,基层公务员招录计划继续增加。

赵晓曦提到,国考招录规模与2025年相比小幅下降,整体保持稳定,岗位向基层公务员倾斜的趋势不变,可针对性解决基层人才短缺与流失问题,助力补充高素质人才、完善基层人才梯队,进而推动基层地区稳定发展。

李茜表示,对于考生而言,2026年国考对年龄限制的放宽拓宽了职业选择空间,使得更多有志于公共服务的青年人才有机会报考;对应届毕业生的大力倾斜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渠道,而基层岗位的大规模招录则为有志于投身地方建设的考生指明了方向。

解读3

国考对人才选拔更趋精细化和专业化

2026年国考公告表示,将继续开展分类分级考试,根据公务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不同职位类别、不同层级机关特点命制试题,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增加专业能力测试。

数据显示,有14个部门在笔试阶段组织专业科目笔试、56个部门在面试阶段组织专业能力测试。

李茜表示,2025年国考有13个部门在笔试阶段组织专业科目笔试、48个部门在面试阶段组织专业能力测试,2026年国考在此基础上继续有所增加,“说明国考对人才选拔更趋精细化和专业化。各部门更注重岗位与能力的精准匹配,通过笔试面试双环节强化对专业素养的考察。考生需更扎实的专业积累,备考需更具针对性,专业能力正成为核心竞争力。”

赵晓曦也认为,“更多专业岗位将组织专业能力测试,此类岗位集中在特定部门与职位类型。测试核心目的是验证考生专业知识、能力与岗位的匹配度,以实现更精准的合格人才筛选。”

针对即将开启的国考,李茜建议考生在选择职位时需要充分考虑自身优势与岗位特点,把握好报名时间,制订科学的备考计划,以最佳状态迎接挑战。

2026年度国考报考程序

提交报考申请

按照国家公务员局要求,报考者可于2025年10月15日8:00至10月24日18:00期间登录专题网站进行报名并提交报考申请,每次只能选报1个职位。

查询资格审查结果

招录机关2025年10月15日8:00至10月26日18:00期间对报考申请进行审查,确认报考者是否具有报考资格。报考者可登录专题网站查询资格审查结果。

查询报名序号

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者,可于2025年10月28日8:00后登录专题网站查询报名序号,报名确认和下载打印准考证时需提供该序号,请务必牢记。

报名确认

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者,可于2025年11月1日0:00至11月6日24:00登录专题网站进行网上报名确认并缴费。逾期未完成网上报名确认并缴费的,视为自动放弃报考资格。

网上打印准考证

报名确认成功的报考者,请于2025年11月24日0:00至11月30日15:00期间登录专题网站打印准考证。如遇问题,请与当地考试机构联系解决。

责任编辑:张思宇(QX0007)作者:吴为 杨菲菲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