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丰收在望!“科技当家”玉米产量稳步攀升 “梨树模式”让黑土地焕发生机

2025-10-16 01:13 央视网

来源标题:丰收在望!“科技当家”玉米产量稳步攀升 “梨树模式”让黑土地焕发生机

眼下,东北地区进入秋粮收获时节。在全国产粮大县吉林梨树县,当地200万亩的大田玉米逐步迎来集中采收,到处是一片金黄,丰收在望。 

新型玉米收割机可实现茎穗兼收

这里是吉林省梨树县孤家子镇团山子村的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金秋十月,这里的7000亩玉米迎来集中采收,连绵成片的玉米地一片金黄,丰收在望。现场,两台新型玉米收割机正在田间作业,这台收割机和以往相比,可以实现茎穗兼收,秸秆可直接粉碎,一部分直接还田,一部分用于家畜饲料。

新型收割机的功能最重要就是省时省力,收获时将玉米秸秆揉搓、切段至2.5—3厘米,抛撒在配套秸秆运输车上,直接进行离田,减少后续二次对玉米秸秆的收获处理,直接减少人力物力的再投入。减少收获秸秆与土壤的直接接触,有效避免土壤及土壤有害微生物对秸秆饲料造成“污染”。切段收获后的秸秆可以直接作为青饲料饲喂牛羊牲畜,减少精饲料投入,降本增效。 

“梨树模式”让黑土地焕发生机

合作社负责人介绍,有了新机器帮忙,15天左右就可以完成秋收。机器只是表象,丰收的底气是“梨树模式”的持续赋能。“梨树模式”是指玉米秸秆覆盖在地表的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2019年开始,合作社采用这种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栽培技术,现在升级了几代。低洼地块留存30%左右的秸秆防风固土、涵养水分,减少黑土地风蚀水蚀,土壤有机质有效提升,连土地里的蚯蚓都多了不少。

科技赋能 玉米产量稳步攀升

当地合作社现在还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当家”。通过滴灌设备,依据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肥规律,精准供应水分养分。种植方式上也改为宽窄行种植,既保证玉米通风透光,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水肥供给效率,利用密植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节水、节肥、省工等也降低了生产成本。玉米水肥一体化项目的成功实践,可为周边地区提供经验和复制样本,推动玉米产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从生态效益上来说,减少了水肥流失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现在,据梨树县理论测产,合作社玉米亩产突破1800斤,总产量有望达到1300万斤。在团山子村的田间地头,保护性耕作正筑牢黑土地根基,新型农机加快丰收步伐,书写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吉林答卷。

“十四五”期间,梨树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突出抓好黑土地保护利用,扎实开展粮食作物单产提升。系统性将“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坚实支撑。

责任编辑:黄铎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