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2%

2025-10-21 00:29 新京报

来源标题: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2%

国家统计局10月20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15036亿元,同比增长5.2%。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三季度增长4.8%。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

关注1

实现全年预期目标仍有较多有利条件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8%,增速比二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主要是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结构调整压力较大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国际看,三季度以来,个别国家滥施关税冲击全球经贸秩序,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国际经贸增长不稳定不确定性加大,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从国内看,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关键期,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存在阵痛,一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有待化解,部分行业增势减缓客观上影响经济增速回落。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转型中的问题,我国经济从来都是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发展壮大的。

发言人表示,尽管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经济稳中有进发展态势没有变。

从增长水平看,我国三季度4.8%的经济增速水平仍明显高于多数主要经济体,对于我们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尤为难能可贵。三季度经济总量达35.5万亿元,超过全球第三大经济体2024年全年经济总量。

从发展质量看,经济转型升级态势持续。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明显快于全部工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7%,比上年同期加快1.7个百分点;机器人、3D打印设备等智能产品,绿色设备及绿色材料等产品产量持续较快增长。

展望下阶段,实现全年预期目标仍有较多有利条件。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5.2%,快于上年同期0.4个百分点,为实现全年主要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发展动能看,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动车组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9.8%、16.3%、8.6%。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国经济正在换上新的增长引擎。

发言人表示,我国有充足的政策空间、丰富的政策工具、常态化的政策储备,能够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实现全年预期目标有基础有支撑,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关注2

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稳定增长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09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1%,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75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4.6%。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稳定增长。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09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2%。四项收入来源中,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稳定增长,是支撑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具体来看,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8659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4%;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5199元,增长5.3%,主要是国内消费需求扩大以及假日出行消费增加,带动经营净收入增长;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602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此外,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262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继续保持增长。

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9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86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4.4%和5.7%,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上年同期的2.46降至2.43。

消费支出方面,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75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4.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7%。从消费支出结构看,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增长较快。

其中,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29.5%,比上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10096元,增长4.1%,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为46.8%。受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前三季度居民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9.6%。

关注3

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基本稳定

1-9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2%,其中一、二、三季度均值分别为5.3%、5.0%、5.2%。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大城市失业率低于全国。

三季度,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文体娱乐、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等服务行业就业人数较二季度和上年同期均有增加。其中,7、8月份失业率环比有所上升,分别为5.2%、5.3%;9月份,随着季节性影响减弱,失业率回落至5.2%,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稳定。

农民工方面,城镇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失业率均值为4.8%,较全国城镇整体水平低0.4个百分点。7月份受暑期高温多雨部分户外工作岗位减少等因素影响,失业率有所升高,8、9月份逐渐回落并保持稳定。

高校毕业生方面,受毕业季影响,7、8月份不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环比季节性上升,但在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扩容提质政策带动下,环比增幅较上年收窄;9月份,随着毕业生逐步落实就业岗位,失业率环比明显回落,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1-9月均值为5.1%,与全国城镇整体水平相比低0.1个百分点,大城市失业率低于全国。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表示,今年以来,就业主要指标运行基本平稳,重点群体就业保障有力。当前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就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部分地区、部分行业、部分群体就业仍面临一定压力。下阶段,要积极强化宏观政策调节,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就业形势继续保持稳定。

解读

市场活力持续释放新动能不断积聚增强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前三季度宏观经济多项关键数据中,外贸、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出口新动能强劲,“新三样”产品持续两位数增长,经济体现出强大韧性。可以说,当前我国经济体现出“稳”有基础,“进”有动能,“韧”有支撑的特点。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郑学工表示,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平稳,环比略有回升。国内需求持续改善,外贸韧性不断彰显,市场活力持续释放,新动能不断积聚增强。

宏观政策稳住经济底盘引擎为长远发展“蓄势增能”

今年我国宏观经济良好局面的背后,离不开宏观政策的主动作为和精准发力。“两新”“两重”政策加力扩围,扩大内需、活跃资本市场、整治“内卷”等一系列政策发力显效,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有效实施,既为当前经济运行“稳底盘”,也为长远发展“蓄势增能”。

今年分四批向地方下达了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以“真金白银”助力居民消费需求释放。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5%,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5%,比上年全年提升9个百分点,继续发挥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

以旧换新政策涉及的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一新一旧”的转换也让更多高品质产品走进居民生活,前三季度高能效等级家电、智能家电零售额持续高速增长。

此外,今年财政政策打出组合拳,配套金融政策及时推出,推动了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以技改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前三季度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4%,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个百分点,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是拉动投资的重要支点。

“两新”“两重”等扩内需政策效应持续向生产端传导,带动了设备制造、消费品制造相关行业和产品生产,推动了智能智造、绿色制造、数字技术等领域的生产扩张与技术迭代,为产业结构优化、新旧动能转换按下了“快进键”。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6%,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5和3.4个百分点。分产品看,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0.5%、29.8%、29.7%。

今年我国把发展的着力点更多地放在扩大内需上,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市场竞争秩序得到改善,货物、人员、资金等要素流动加快,产业链配送不断提速。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整体上看,前三季度面临外部经贸环境剧烈波动带来的重大冲击,宏观经济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偏强增长态势,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技术制造业等领域保持较快增速。

新质生产力成为经济最强引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以来,在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下,经济内生动力加速重构,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亮点颇多,新质生产力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壮大。

今年以来各方面继续加大创新投入,推动新兴领域投资扩产,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前三季度,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保持两位数增长。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其中集成电路制造、电子专用材料制造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4%、20.5%,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分别增长29.8%、40.5%、98.0%。

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的超前布局,为当今的经济带来了扑面而来的科技感和未来感,也带动了数字经济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2%;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中,智能无人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59.9%、25.1%。各种数字产品、智能终端设备日渐普及,大模型应用带动企业算力需求增加,服务器产量同比增长11.5%。

随着我国着力打造绿色发展的新增长点,经济发展中“含绿量”的不断提升。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9.7%、46.9%、14.0%;单晶硅、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绿色材料产量增长9.0%、16.5%。“两重”“两新”政策为绿色循环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加值增长14.4%。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指出,展望四季度,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有望进一步夯实,为实现全年预期增长目标提供坚实支撑。预计四季度我国GDP增速将实现5%~5.2%左右的较快增长,全年GDP有望达到5.1%左右。

“十四五”时期实现八个“新”

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跃上新台阶

“十四五”时期,我国GDP接连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三个大台阶,从2020年的103.5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34.9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5.5%,远高于同期世界3.9%的年均增速。在“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是世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人均GDP从2020年的10632美元提升至2024年的13445美元,连续两年超过1.3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前列。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新提升

“十四五”时期,我国研发投入屡创新高,2024年研发投入强度达2.69%,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按折合全时工作量计算的研发人员总量超700万人年,稳居全球首位。2025年我国创新指数首次跻身全球前十,比2020年上升4位,位列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首位。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成果涌现,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01%,比2020年提高1.5个百分点。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

“十四五”时期,我国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跨入世界第一方阵;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2021年至2024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8.2%、9.2%;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提升,2021年至2024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9%,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60.6%。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开拓新局面

2024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7%,比2020年末提高3.1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020年的2.56降至2024年的2.34。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三大经济引擎持续发力,有效带动全国经济稳定增长。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十四五”时期,我国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从2020年版的123项缩减至2025年版的106项,2024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14.1%。2021年至2024年,内需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达86.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平均贡献率为59.9%,比“十三五”时期提高11.1个百分点,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巩固。货物贸易规模从2020年的32.2万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43.8万亿元,年均增长8.0%,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稳固;“十四五”时期自贸试验区总数达22个,形成了近200项制度创新成果。

全面绿色转型迈出新步伐

“十四五”时期,我国建成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2020年的16.0%提升到2024年的19.8%。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比2020年增长8倍多,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24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7.2%,比2020年上升2.4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超过25%,成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

社会民生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十四五”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保持稳定,2021年至2024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年末值稳定在5.1%至5.5%之间,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网。2024年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比2020年增长37.7%,高等教育体系规模世界最大,2024年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

安全发展基础筑牢新屏障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做到了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能源生产总量全球占比超五分之一,安全保供能力稳步提升。2021年至2024年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4%,占全球比重接近30%,规模连续15年位居全球首位。粮食、能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筑牢国家经济安全屏障。

责任编辑:张思宇(QX0007)作者:姜慧梓 张晓翀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