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记者从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获悉,该所构建了时间跨度为2012–2024年、空间覆盖包括祁连山及三江源地区的青海地区典型冰川面积及冰储量数据集。
青藏高原冰川作为亚洲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态变化对地区人类生存和社会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青海省冰川面积占青藏高原总冰川面积的15.3%,冰川是青海重要的水资源储备。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工程师赵彤介绍,为全面了解青海地区冰川长期变化特征,基于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科研人员采用多波段阈值法结合数字高程模型,通过波段分析、地形过滤及人工目视修订,对青海地区典型冰川边界进行提取,构建了青海地区典型冰川面积及冰储量数据集。
赵彤表示,与传统研究方法相比,本研究方法在处理阴影区、表碛覆盖和冰川边界模糊问题上表现出更大的优势,同时提高时间分辨率,从以往的每隔5年或者10年一期,提高至每隔3年一期,为冰川动态监测和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
从本次研究得到的结果来看,2012–2024年期间,研究区冰川面积持续减少,其中,各拉丹东冰川面积变化最显著,累计减少16.62平方公里;团结峰次之,减少15.40平方公里;阿尼玛卿和八一冰川的减少量相对较小。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所长李晓东表示,该数据集具有高分辨率、高现势性和长时间序列的特点,能够为青海地区冰川的动态监测、气候变化响应分析及冰川水资源评估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同时,数据集也可广泛应用于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及冰川灾害评估等领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科学研究提供数据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