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证券虚假陈述等三类纠纷成涉外金融案件“主力”
2025-10-29 18:15 千龙网

千龙网讯(记者 刘美君)10月28日,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金融发展的创新、变革和重塑”金融法治平行论坛现场,北京金融法院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等机构围绕金融法治建设展开深度交流。北京金融法院院长张雯在会上披露,证券虚假陈述、金融借款、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是该院受理数量居前的三类涉外案件,而保险、独立保函及仲裁司法审查等纠纷亦占相当比例。

张雯指出,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与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承载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使命,北京金融法院自 2021年成立以来,便肩负起“服务保障国家金融战略实施、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职责使命。数据显示,该院已办理1080件涉外、涉港澳台审执案件,覆盖38个国家及地区,其中包括23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这些案件构成观察对外开放法治动向的精准窗口。

“从跨境贸易到国际金融领域,法治的制度保障作用愈发关键。”张雯分析道,在跨境贸易中,保函、信用证等欺诈纠纷频发,亟待法治为国家与企业信用提供稳定预期;在跨境投融资领域,从常规金融借款到VIE架构下的证券虚假陈述群体性纠纷,法治一头连着国际金融稳定与国家金融安全,一头系着社会治理与民生福祉;而在国际金融创新领域,跨境资管、虚拟货币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更对法治的前瞻性与服务质效提出更高要求。

为此,遇到涉外独立保函纠纷,北京金融法院把握“先赔钱、后争议”制度设计,既保证效率,又防欺诈。在跨境证券纠纷中,明确“扰乱境内市场秩序”或“损害境内投资者合法权益”均可触发证券法域外适用,保障境内投资者维权渠道。

“涉外法治不仅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法律盾牌,更是参与全球治理、塑造国际规则的战略工具。”张雯强调,涉外合同审查、跨境投融资规范适用等司法实践,都是金融法治领域国家信用的“试金石”,尤其是在金融科技、数字货币等新议题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司法已成为考验国家治理能力与规则引领能力的核心场域。

为强化涉外金融法治建设,北京金融法院已构建起多层次实践体系:一方面成立包括涉外金融团队在内的十个专业政策调研团队,深入一线破解“引进来”“走出去”中的法治难点,聚焦“数字资产跨境担保的规则治理”等前沿问题,以精准裁判树立行业规则;另一方面通过与金融街服务局联合设立金融法治建设专业委员会、深度参与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等方式,助力《金融稳定法》《反洗钱法》等法律法规的研讨论证,推动司法实践与制度完善的良性互动。

此次论坛上,北京金融法院还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联合发布《私募投资基金备案指引(2025 年修订)》及典型案例,针对管理人失联失能等行业堵点提供司法与监管协同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作者:刘美君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