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当农民成为“主角”,高标准农田才有“高”质量

2025-10-30 22:34 农民日报

来源标题:当农民成为“主角”,高标准农田才有“高”质量

站在涌泉乡跃进村的田埂上,看着无人机在刚刚平整过的农田上空播撒油菜种子,听着村民胡兴明讲述他们如何从“旁观者”变成“主力军”的故事,我深切感受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关键,在于是否真正让农民成为建设的“主角”。

在传统模式中,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民的意见听取不足,最终建成的设施可能与实际需求脱节。柴桑区的创新实践给出了破题之道——通过乡镇一级法人制,把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交还给农民。村民能够亲手参与土地平整、沟渠开挖,能够对工程质量“指手画脚”,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感情自然不一样了。正如胡兴明所说:“我们更了解自己的土地,施工过程中我们的意见得到了充分采纳。”

这种参与感的提升,带来的不仅是农民满意度的提高,更是建设质量的飞跃。在刘仓村,村民自发组织的监督小组让工程质量有了“贴心人”把关;在港口街镇,机耕道和水渠的建设方案因采纳了农民建议而更加实用。这些细节告诉我们:农民是最懂土地的专家。当他们的经验和智慧被尊重,高标准农田才能真正实现“高”标准。

更值得关注的是柴桑区构建的“保险+管护”长效机制。在数字化管理手段的加持下,种植大户、村集体、保险公司和政府部门形成了五级协同的管护网络。这种制度设计既压实了各方责任,又保持了农民的主体地位。当种粮大户戴荣金告诉我,他流转的农田亩产从千把斤提升到1300多斤时,我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数字的变化,更是农民对土地重新燃起的希望。

乡村振兴最深厚的力量来自农民。柴桑区的实践启示我们:只有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农民参与、维护农民利益,高标准农田建设才能真正成为民心工程、百年工程。

责任编辑:黄铎作者:赵倩倩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