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AI数智融合专业赛,在安徽芜湖高新区圆满完成初赛。
今年八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中国将全面迈入智能经济与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人工智能+”,是国家战略目标。AI数智融合,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技术抓手。
“数”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把现实世界转化为可处理的数字信息,是智能社会的基础。“智”指人工智能的算法、模型和应用,使数字系统具备认知、学习、推理、决策等能力。
当“数”与“智”融合时,数字化不再停留在信息记录与管理,而是进化为能自主优化和决策的智慧系统。AI数智融合,不仅提升信息产业本身,还会深入制造、金融、医疗、城市治理等各领域,推动形成智能经济与智能社会。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次AI数智融合专业赛应运而生。

一场AI创新赛,火热上演
此次专业赛征集项目涵盖两大方向:技术创新,聚焦底层突破与通用能力,夯实产业应用基础;产业融合,面向垂直场景深度赋能,以人工智能驱动产业全链条升级,形成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178家创新型企业参赛,其中成长组企业145家,初创组企业33家。参赛项目覆盖全国26省份,其中超一半来自江苏、广东、上海、浙江这些创新活跃地区。
178个项目,聚焦九大AI数智融合相关赛题,包括数据智能与决策优化、新兴融合领域、智能感知与认知、高端装备制造、数字孪生与仿真、新能源与机器人、数字供应商创新、智能网联汽车、前沿能力扩展。
此外,参赛企业中,不少已获得国家或省专精特新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认定。178家参赛企业中,累计拥有知识产权总数超四千件。
这些数据,不仅体现了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全国影响力,也折射出AI数智融合领域的创新热度。
从芜湖出发,拥抱AI浪潮
本次赛事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芜湖市人民政府主办,芜湖高新区、火炬中心长三角中心承办,奇瑞商用车、长飞半导体等龙头企业支持。
芜湖是长三角重要工业城市,制造业基础雄厚,涵盖41个工业大类中的37个,在汽车及零部件、工业机器人、新材料等产业优势明显。
承办地芜湖高新区,是芜湖科技、教育和产业的集中承载区,集聚7所高校和15万余名大学师生,拥有16个国家级科研平台、169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20件,为创新创业提供了肥沃土壤。
这为赛事的落地,提供了强有力的生态支撑。

芜湖高新区已形成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和幸福产业、未来产业(天地空一体化、脑科学、生物医药)五大主导产业发展格局。构建起百余家高科技企业集群。奇瑞新能源、奇瑞商用车、芜湖造船厂、长飞半导体、华东光电、三只松鼠等龙头企业扎根于此,也为参赛项目提供了广阔的合作与落地空间。
本次赛事不仅是一场比拼,更是一个综合赋能的平台。赛事配套举办论坛、培训、展示等活动,提供企业经营辅导;组委会牵头建立“龙头企业+成长项目”结对机制,高校与实验室参与技术攻关;并开设“极速融资通道”,对接产业基金和一线投资机构,助力企业实现从项目到产业的跨越。
赛事奖金池超过50万元,获奖项目落地转化后,最高可获30万元补助。并享受优先对接辖区内龙头企业供应链、金融支持、人才服务、购房优惠等全周期政策支持。
下一站,让AI走进真实产业
此次初赛,采取“云端路演+专家评审”的形式进行,参赛项目围绕人工智能底层技术突破、产业链融合、垂直场景赋能展开比拼,涵盖智能制造、智慧医疗、低空经济、数字供应链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人工智能在产业落地中的价值与前景。
初赛评选出75个项目晋级复赛,其中初创组25个,成长组50个。这些项目在技术突破、产业契合度和市场前景等方面获得专家认可。晋级项目将进一步接受专业辅导和资源对接,力争在复赛乃至决赛中实现更大突破。
复赛将于本月中旬举行。随着赛事的深入推进,更多优秀项目有望在这里脱颖而出,为AI数智融合乃至“人工智能+”的发展,贡献力量。
附1: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AI数智融合专业赛—复赛企业名单(初创组)

附2: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AI数智融合专业赛—复赛企业名单(成长组)


附3: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AI数智融合专业赛—报名情况

(本文来源:日照新闻网。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对文章事实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或与本网联系。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本周,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AI数智融合专业赛,在安徽芜湖高新区圆满完成初赛。
今年八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中国将全面迈入智能经济与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人工智能+”,是国家战略目标。AI数智融合,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技术抓手。
“数”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把现实世界转化为可处理的数字信息,是智能社会的基础。“智”指人工智能的算法、模型和应用,使数字系统具备认知、学习、推理、决策等能力。
当“数”与“智”融合时,数字化不再停留在信息记录与管理,而是进化为能自主优化和决策的智慧系统。AI数智融合,不仅提升信息产业本身,还会深入制造、金融、医疗、城市治理等各领域,推动形成智能经济与智能社会。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次AI数智融合专业赛应运而生。

一场AI创新赛,火热上演
此次专业赛征集项目涵盖两大方向:技术创新,聚焦底层突破与通用能力,夯实产业应用基础;产业融合,面向垂直场景深度赋能,以人工智能驱动产业全链条升级,形成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178家创新型企业参赛,其中成长组企业145家,初创组企业33家。参赛项目覆盖全国26省份,其中超一半来自江苏、广东、上海、浙江这些创新活跃地区。
178个项目,聚焦九大AI数智融合相关赛题,包括数据智能与决策优化、新兴融合领域、智能感知与认知、高端装备制造、数字孪生与仿真、新能源与机器人、数字供应商创新、智能网联汽车、前沿能力扩展。
此外,参赛企业中,不少已获得国家或省专精特新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认定。178家参赛企业中,累计拥有知识产权总数超四千件。
这些数据,不仅体现了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全国影响力,也折射出AI数智融合领域的创新热度。
从芜湖出发,拥抱AI浪潮
本次赛事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芜湖市人民政府主办,芜湖高新区、火炬中心长三角中心承办,奇瑞商用车、长飞半导体等龙头企业支持。
芜湖是长三角重要工业城市,制造业基础雄厚,涵盖41个工业大类中的37个,在汽车及零部件、工业机器人、新材料等产业优势明显。
承办地芜湖高新区,是芜湖科技、教育和产业的集中承载区,集聚7所高校和15万余名大学师生,拥有16个国家级科研平台、169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20件,为创新创业提供了肥沃土壤。
这为赛事的落地,提供了强有力的生态支撑。

芜湖高新区已形成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和幸福产业、未来产业(天地空一体化、脑科学、生物医药)五大主导产业发展格局。构建起百余家高科技企业集群。奇瑞新能源、奇瑞商用车、芜湖造船厂、长飞半导体、华东光电、三只松鼠等龙头企业扎根于此,也为参赛项目提供了广阔的合作与落地空间。
本次赛事不仅是一场比拼,更是一个综合赋能的平台。赛事配套举办论坛、培训、展示等活动,提供企业经营辅导;组委会牵头建立“龙头企业+成长项目”结对机制,高校与实验室参与技术攻关;并开设“极速融资通道”,对接产业基金和一线投资机构,助力企业实现从项目到产业的跨越。
赛事奖金池超过50万元,获奖项目落地转化后,最高可获30万元补助。并享受优先对接辖区内龙头企业供应链、金融支持、人才服务、购房优惠等全周期政策支持。
下一站,让AI走进真实产业
此次初赛,采取“云端路演+专家评审”的形式进行,参赛项目围绕人工智能底层技术突破、产业链融合、垂直场景赋能展开比拼,涵盖智能制造、智慧医疗、低空经济、数字供应链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人工智能在产业落地中的价值与前景。
初赛评选出75个项目晋级复赛,其中初创组25个,成长组50个。这些项目在技术突破、产业契合度和市场前景等方面获得专家认可。晋级项目将进一步接受专业辅导和资源对接,力争在复赛乃至决赛中实现更大突破。
复赛将于本月中旬举行。随着赛事的深入推进,更多优秀项目有望在这里脱颖而出,为AI数智融合乃至“人工智能+”的发展,贡献力量。
附1: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AI数智融合专业赛—复赛企业名单(初创组)

附2: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AI数智融合专业赛—复赛企业名单(成长组)


附3: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AI数智融合专业赛—报名情况

(本文来源:日照新闻网。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对文章事实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或与本网联系。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