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当林业遇上人工智能——2025年世界林木业大会观察

2025-11-24 00:28 新华网

来源标题:当林业遇上人工智能——2025年世界林木业大会观察

高空俯瞰,11月的上海双子山红、黄、绿三色交织,色彩斑斓。再往前,上海海湾森林公园林海相依,白色风车点缀其间,仿佛能听到海潮翻涌的声音。

“你现在是鸟儿的视角。”上海市测绘院航测遥感分院副院长张雯告诉记者。记者置身于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2025年世界林木业大会主要活动——2025年广西国际林产品及木制品展正在举办。在上海测绘院的测绘数字化转型赋能森林资源管理的展位前,通过一副VR眼镜,数千里之外上海的美景扑面而来。

“我们主要是创新了技术的跨界运用,对于林业资源来说,更需要类似高度、胸径、冠幅等三维立体的信息,而我们通过无人机航拍和AI解译,可拍摄林地倾斜三维模型,构建多视角的林地底座,为智慧林业管理提供支持。”张雯说。

11月22日,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人们在展览现场观看机器人表演。新华社记者陆波岸 摄

11月22日,以“林木绿业 合作共襄——数智赋能林木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5年世界林木业大会在南宁举行,“数智赋能”是本届展会的突出亮点,智能元素贯穿展示、服务与体验全场景。如何拓展人工智能在森林资源监测、林木育种、种植管理、加工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成为与会各方重点关心的话题。

“我们带来了一款空中智能体的产品,这款无人机以纯视觉的方式,可以在拒止环境中飞行,而林下就是一种典型的拒止环境。在GPS、通信信号丢失的环境中,无人机也能实现高精度飞行,并且在树林中测距、测径和测高。”网格场量智能计算(深圳)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卢熙说,“林下测量以往依赖人工,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林场地形复杂,还有安全风险,而无人机等智能化设备的运用,在提升效率的同时,还能规避人工风险。我们接下来会致力于林业体系的宏观测量,不断提高精度。”

作为大会举办地的广西,正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广西林业资源禀赋优越,市场潜力巨大,驱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已是大势所趋。

翩翩飞舞的蝴蝶,珍稀的鸟类标本,在广西大学林学院打造的生态展台上,林业的“绿色”底色一览无余。近年来,广西大学林学院依托广西高等教改项目,借助数字赋能,打破传统教学“围墙”,构建沉浸式智慧教学新生态,培养广西林业创新人才。“通过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智能监测体系,驱动林业决策的科学化跃进,我们也将人工智能的应用融入到教学之中,构建林木数字化资源库,让学生学会构建智能体,重塑涉林人才培养。”广西大学林学院党委书记黄里云说。

责任编辑:黄铎作者:吴思思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