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济南跻身城市综合发展“顶级阵营”

2025-11-26 01:17 新京报

来源标题:济南跻身城市综合发展“顶级阵营”

近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发布我国首份《城市综合发展指数报告(2025)》,引起广泛关注。在这份被誉为城市发展“全能锦标赛”的评估中,山东济南以80.3分的综合得分,位列全国第五,紧随北京、深圳、上海、杭州之后,成功跻身中国城市综合发展“顶级阵营”。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美丽、宜居、韧性、创新、智慧、文明六项特征测度中,济南五大维度的单项排名均进入全国前十。这座素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柔美风光闻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以多维度均衡发展的“硬核”实力,展现其底蕴深厚、从容稳健之外的进取新姿,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的关键节点,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美丽之城

一城泉水 穿越千年清照词

初冬的济南,千泉竞涌。清晨的阳光洒在章丘百脉泉公园的墨泉上,泉眼如沸,水色如墨。与墨泉一水相连的明水古城,正静候来客。“和孩子换上亲子汉服,乘摇橹船穿行于泉水巷弄,清泉触手可及,船夫讲着李清照‘沉醉不知归路’的故事。那一刻,仿佛泉水有了生命,历史也变得可触可感。”石家庄游客张女士感慨道。

“围绕‘清照文化’与‘泉水文化’两大IP,我们正着力打造‘北方精致诗意烟火小镇’。”清照泉城·明水古城国际泉水旅游度假区副总裁蒋勋愉介绍,度假区规划总占地约2406亩,包含李清照故居、龙泉寺等多处景点,依托百脉泉域的自然基底与千年古城的文化积淀,度假区已发展成为一个集泉水生态、历史人文和现代产业于一体的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

古城内,房屋临水而建,街巷依水蜿蜒。在这里,泉水不仅是自然奇观,更是生活方式的载体。人们可泛舟泉上,感受水雾缭绕的诗意;也可在墨泉边煮一壶清茶,品味泉水的甘甜。夜幕降临,“泉秀”大型演艺与古城夜景共同营造出沉浸式泉韵夜游体验。蒋勋愉说,自2023年10月试营业以来,度假区接连打造“清照诗歌艺术节”“易安诗会”等系列文化活动与互动场景,开展清照泉城焕春季、泉水生活节、如梦清照诗酒季等主题活动,让汩汩泉水与清照词韵共鸣不息。

有着“千泉之城”美誉的济南,天然泉水达1209处,其中名泉950处。泉水是济南的灵魂,为守护这份得天独厚的“财富”,济南为全部名泉建立精细化的“健康档案”,实时监测水位、水质、流量等指标,实施泉水补给区保护与精准补水工程,确保趵突泉、黑虎泉等众泉群持续喷涌,创造了近代泉水持续喷涌时间最长的纪录。

然而,济南之美,何止于泉?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行经此地,留下惊鸿一瞥的咏叹:曾巩笔下的大明湖“湖面平随苇岸长,碧天垂影入清光”;李白登临华不注山,叹“兹山何峻秀,绿翠入芙蓉”;苏辙偏爱城郊野趣,绘就“云放连山瞻岳麓,雪消平野看春耕”的画卷;元代文学家张养浩立于汇波楼远眺,更有“鸟飞云锦千层外,人在丹青万幅中”之慨。济南的美,处处可入画,步步皆成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宜居之城

一颗初心 探索城市更新“济南样本”

《城市综合发展指数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中,济南以84.28的高分在“宜居城市”维度上位列全国第二,这成为其综合排名得以突围的核心支撑。济南的宜居,不仅源于山泉湖河城的自然馈赠,更见于街头巷尾的温暖民生底色。

“以前从家里往下看,房子老旧,地面坑洼。一到雨雪天,连出行都成难题。”家住山东省歌舞剧院单位宿舍的毛玉凉回忆。今年“五一”,改造后的上新街惊艳亮相——青石板路古色古香,两侧青砖灰瓦的“民国风”建筑,既保留了“老济南”的城市记忆,又注入了新活力。“现在一有空,我就喜欢下楼逛逛,打卡拍照发朋友圈,很惬意!”

上新街片区是济南城市更新的标杆项目,这条百年老街地处天下第一泉景区、商埠区与山大历史文化街区之间,现存6处文保建筑、10处历史建筑、12处名人故居及22处特色民居院落。此次改造坚持“中西合璧、新旧共存”,构建“一主街、三中心、八巷道”漫步式游逛格局,将完成81个院落的修缮。“我们通过保护与活化历史文化遗产,改善人居环境,并导入多元业态,创造更丰富的城市体验。”济南城发市中城市更新有限公司招商部负责人陈意说。

老城蝶变方兴未艾,新城崛起已启华章。向东三十公里,济南高新东区正以“公园里的科技城市”为蓝图,绘制未来宜居的新图景。去年以来,在“三次创业”的号角声中,高新区加快实施彩虹湖人才科技生态园、杨家河改造提升、围子山山体绿化等项目。目前,彩虹湖-杨家河景观带已雏形初见。“昔日干涸的河道如今碧波荡漾,下楼走两步就有公园,济南首条云巴线路通车在即,将与多条轨道交通串联成网,真是越来越宜居了。”孙村片区居民薛宝峰说。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济南市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44个项目,惠及居民37万户。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实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项目27个,活化利用老建筑超百处;建成总长1467公里的城市绿道网络,城市绿地率达40.3%。正如高新区东区新城建设发展中心综合协调部负责人陈炷响所说,“城市更新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位漫步在街头巷尾的市民,都能真切感受到归属与幸福。”

韧性之城

一份远见 构筑“千园之城”的从容底气

什么是城市韧性?面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冲击时,城市能够保持基本运转、快速适应并恢复发展。遍布泉城的1281座公园与209处开放共享绿地,正是济南最直观的“韧性名片”。

与此同时,还有看不见的“韧性骨骼”深植于城市地下。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截至2024年底,济南已累计建成海绵城市316.76平方公里,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以及雨水花园等海绵城市理念,在济南得到广泛实践。

虽已入冬,但在素有“小泉城”之称的章丘区,绣江河公园里依旧绿意盎然。园区内,种植着白蜡树、杨树、栾树、金鸡菊、荷花等,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绣江河是章丘的母亲河,起源于百脉泉群,是国内罕见的泉水河,因‘芹藻浮动,水纹如绣’而闻名。”章丘区公园管理中心党总支书记宁淑婷介绍,公园建设之初,以“再造母亲河”为主旨,通过生态修复、整治河道、扩大水面等措施,将其与南侧百脉泉公园连成一片,扩大泉水区域、丰富生态内涵的同时,更在减轻城区泄洪压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章丘共有绣江河、龙盘山、眼明泉等12处城区公益性开放公园,总面积650余万平方米。2024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11%。”宁淑婷说,雨季时,在章丘区街道上,很难看到明显的积水内涝。雨水落下后,一部分迅速被公园或绿道吸收、存蓄、净化,补充地下水,一部分通过管网有序排放。“我们的城市就像一块会‘呼吸’的海绵,下雨时吸水,缺水时‘释放’,既缓解内涝,又滋养了地下水系。”

济南的城市韧性,还表现在未雨绸缪,推动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2023年底,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分行完成山东省首个“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授信1.6亿元,推动实现银座配送“平急两用”城郊大仓项目落地实施。该项目便位于济南高新区。项目建成后,“平时”服务生鲜食材等城市生活物资仓储配送,“急时”可作为应急物资和生活物资中转调运站、接驳站或分拨场地。

创新之城

“一揽子”政策 科技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11月7日,《中国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5)》正式发布,“2025年度中国软件高质量发展TOP30软件园区”榜单同步揭晓,位于济南高新区的齐鲁软件园名列全国第四,稳居中国软件园区“第一梯队”,仅次于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上海浦东软件园和成都天府软件园。

在衡量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诸多指标中,创新始终居于核心地位。当前,济南正聚焦人工智能、先进材料、空天信息等前沿领域,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速崛起。作为国内重要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高地,齐鲁软件园已成为济南创新活力的重要展示窗口。截至目前,园区已聚集软件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近2万家,形成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人工智能等主导产业,建成300多座特色产业楼宇。

山东山大华天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是园区代表性企业之一。“过去,工业设计软件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厂商垄断,相关产品不仅价格昂贵,更存在‘卡脖子’风险。”华天软件创始人、董事长杨超英说,历经多年技术攻关,公司于2021年实现关键突破,成功自主研发出国内首款基于云架构的三维CAD平台——皇冠CAD。该平台现已广泛运用于通用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等八大行业80个场景。

多年来,华天软件牵头承担50多项国家级课题、50多项省部级课题,牵头或参与制定了16项国家标准、3项团体标准,成为国产工业软件前沿技术的主导厂商。2024年,公司通过CMMI五级评估,标志其软件开发成熟度已达到国际最高标准。今年10月举行的第27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华天软件一举摘得最高荣誉金奖,成为工业软件领域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这些成绩背后,离不开政策的精准赋能与产业生态的滋养。”杨超英说,“从园区入驻、科研平台建设到高端人才招引、产学研协同,济南高新区和齐鲁软件园始终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济南通过抓攻关、强企业、引人才、促转化“一揽子”政策,推动科技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在最新发布的《自然》全球科研城市百强名单中,济南居第27位,较2024、2023、2022、2021年分别上升了4、5、9、30个位次。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718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165家。今年1—8月,济南发明专利授权量9965件,居山东省首位。

文明之城

一种文明 让“城”与“人”双向奔赴

“被确定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入选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获评2023年度活力城市、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等荣誉称号……”近年来,济南将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市软实力提升结合起来、协同推进,外修城市颜值,内塑精神内核,努力打造更具影响力、辐射力、引领力的“文明高地”。

如今的济南,正以泉水为脉、文化为魂、人民为中心,绘就“看得见一城山色,听得见泉水叮咚,闻得见满城书香”的文明新图景,让“城”与“人”的双向奔赴,成为新时代城市发展的生动典范。

通过深入挖掘泉水、名士等特色文化,济南创新提炼“一年四季·泉在济南”城市IP,致力打造世界泉水之都。今年5月,在中宣部举办的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建设城市文明 增进人民福祉”平行论坛上,济南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孙世会在主题发言中表示,“文化是塑造城市文明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济南用好资源禀赋,坚持不忘本来、面向未来,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实践探索。”

这一探索,在焕新的上新街同样得到体现。街区广泛吸引多元业态集聚,打造既有品质内涵,又彰显城市记忆的文化街区。夜幕降临,游客或闲坐咖啡馆,在咖啡香与茶香交织中聆听老城街巷往事,或打卡城市特色印章,近距离感受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的碰撞。“我们以文化为纽带,打造非遗文创、围炉煮茶、中式茶饮、咖啡于一体的文化驿站,通过印章这一载体,让城市文化化作可携带的信物。”济南印记主理人翟风平说,从文创产品到故事分享,每一处细节都让游客在古今交融的文化体验中感受城市跳动的脉搏。

从“文明城市”到“城市文明”,济南的跃升之路,是一座千年古城对文明本质的深刻探索。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济南这座城市正全力推进经济发展,重塑着千年古城的现代形象,描绘着未来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新征程。

智慧之城

一场变革“城市大脑”激活“数智泉城”

11月15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2025亚太智慧城市评选颁奖典礼”在深圳举行。济南继去年后再次获评“2025亚太领军智慧城市”,成为全国蝉联该奖项的两个城市之一。作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行者,济南充分发挥数据资源和创新引擎作用,推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经过数年建设,济南新型智慧城市底座不断夯实。智慧社区、智慧学校、智慧工厂、智慧商圈等,在济南早已不是新鲜事儿,L4级智能网联公交线路也已亮相街头。

历城区文旅城溪山居社区是省级标杆型智慧社区,居民刘女士对小区的智能化设施如数家珍,“从天空到地面,智慧设备无处不在。消防通道占用监控系统可全天候守护生命通道;高空抛物监控能通过AI算法精准还原抛物轨迹;电瓶车车棚内设有高温监测,温度超过30摄氏度,系统会自动报警;还有集智能广播、一键求助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灯杆,就连井盖也实现智能化,一旦被打开或倾斜超过15度,就会立即触发实时告警。

智慧城市的“触角”,还从城市延伸到乡村。今年9月,章丘区文祖街道文祖北村村民李长青远程为自家饭店办理了经营场所合法使用确认书。“以前办理这项业务,村民得来回跑几趟,现在只需将所需材料拍照传给我们即可。”文祖北村村委会数据专员马宗明告诉记者,他们核实情况后,通过章丘数据要素融合赋能平台就能办好确认书,并下载电子版回传给村民。

据统计,济南“城市大脑”接入数据资源已超100亿条,智慧交通系统使主干道通行效率提升25%,智慧城管案件处置及时率达98%。作为移动政务服务“总门户”,“爱山东·泉城办”已上线超300项特色应用和2300余项服务事项,市民“刷脸”就可办理社保查询、公积金提取等业务,线上办事率达92%。“鲁通码”一码通行服务平台已接入景区、书房、酒店等9大类超过4000个场景。

“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济南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又提出了新目标:争创国家级全域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泉城新韵,未来已来,这座千年古城将在时代新程中驶向更加智慧、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张思宇(QX0007)作者:揭明玥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