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中国> 正文

“金融+科技”双向奔赴 看创新“赛道”上的广东速度

2025-11-27 00:38 央视网

来源标题:“金融+科技”双向奔赴 看创新“赛道”上的广东速度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始终站在创新创业的潮头。如今,这里已孕育出28家A股千亿市值企业。它们既是中国制造业的中坚力量,也是观察广东创新生态的窗口。一起走进广东,看当地企业如何实现创新突破,共同探寻广东如何孕育“千亿级”龙头企业。

这个只有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就是存储器的“主控大脑”,手机、汽车、AI服务器,几乎所有智能终端都离不开它。十多年前,高端主控芯片被外国厂商垄断,如今它已能进行国产,而且国产化率在快速提升,现在江波龙自研的主控芯片累计产量已经突破1亿。

来到深圳前海的总部大楼,在记者身后,隐约可以看到远处已经通车的深中通道。从总部出发开车约三十分钟,就能到达中山产业园。这个通道的贯通让深圳前海的研发总部与珠江西岸的制造基地实现了“一小时级”的深度联动。研发迭代更快、物料流转更顺、产线验证更及时,一个覆盖整个大湾区的高效供应链网络正在形成。

物理空间的联通为企业提供了基础效率,而要将创新转化为真正的市场竞争力,则离不开能让技术迅速“产品化”的成熟产业生态。这家企业正是受益于在广东深耕三十多年所积累的完整产业基础与即时响应的供应链,才能让实验室创新快速走向市场。

同样依托这片创新生态土壤快速成长的,还有江波龙下游的智能影像企业——影石创新。2025年6月,影石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市值突破700亿元,两个月后升至1000亿元。从2015年成立到跻身千亿市值行业,影石创新仅仅用了十年。

维持产品的高速迭代需要企业长期、稳定且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影石创新研发投入超10亿元。巨额的研发投入加上密集的人才资源,是其产品创新迭代的关键因素。

在广东,机器人产业正展现出强大的集群效应。人形机器人的量产是全球性难题,而破解的关键在于推动技术创新,从而降低成本,升级性能,拓展应用场景,打开市场空间。

记者来到深圳南山区的“机器人谷”,在这里,几乎覆盖了一个机器人企业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部链条。这家深圳的机器人企业正是借助这里完善的产业生态,实现了从研发到量产的高效衔接。

无论是产品的高速迭代,还是技术的创新突破,都离不开企业持续且稳定的研发投入,这始终是科创企业成长壮大的核心驱动力。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广东A股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总额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2%,呈现高速增长趋势。2025年前三季度,广东887家A股上市公司研发费用为2428.53亿元,同比增长近10%。 

在科技企业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广东一直致力于打造‘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生态链,大力推进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和活跃创投环境,为科创企业成长提供了充足“弹药”。

深圳不久前发布的《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要再培育20家千亿市值企业。不仅推动企业做大做强,还通过并购整合和产业协同,把“未来产业”提前布局到千亿级赛道。

责任编辑:黄铎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