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新华国际客户端注意到,今年的5月9日,在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的庆典上,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曾有一段动情演说。他说,我们缅怀所有那些再也没能从战场上回来的人们,我们缅怀所有那些已经无法再陪伴我们的人们。
战争年代,马特洛索夫的事迹家喻户晓。他被追授英雄称号,他所在的团以马特洛索夫命名,他的名字永远留在第一连名单上。时至今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马特洛索夫雕塑前鲜花不断,军事博物馆里对马特洛索夫的介绍细致全面。一些城市建有马特洛索夫纪念碑,一些村镇以马特洛索夫命名。人们对英雄的缅怀体现在点滴细节、融入日常生活。
民族的凝聚力常源自历史现实中英雄人物和英雄行为的激励激荡。一旦英雄形象崩塌,民族的向心力可能遭到破坏。解构历史,消解崇高的行径,让人心寒心惊。为国家民族牺牲奉献的人不受尊重反遭诋毁,则是一个民族的危险和悲哀。捍卫英雄,守护记忆,就是传承民族的精神基因,凝聚民族的向心力。
肖登良是黄继光的战友和老乡,也是黄继光牺牲的见证人。到2007年去世时,他已经做过200多次报告。他说,就像打仗一样,只要还有最后一口气,就要让人们知道这段历史。
黄继光生前战友李继德老人参观黄继光纪念馆,泪流满面
有人曾问黄继光生前所在连连长万福来,黄继光的英雄壮举源于什么。万福来回答: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但当他把祖国的荣誉、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时候,这宝贵的生命就让位了。他说,像黄继光一样把祖国荣誉和人民利益看得重于一切的人“虽死犹荣,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